设置

关灯

第10章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第2/3页)

这场道德与生存的较量,悄然在寂静的夜晚继续上演。



且说那陈宫心思百转,在即将动手之际突然良心发现:



“我本是为了正义与国家追随曹操至此,若是此刻将其杀害,实非道义之举。”



于是乎,陈宫收起了复仇之剑,毅然决然地跨上了马背,在黎明破晓之前,径自向东郡方向离去,不再回头。



这边厢,曹操从沉睡中醒来,发现陈宫已不知所踪,心中暗忖:



“想必是我昨晚那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言论触动了他的良知,令他误会我乃无仁之人,故而离我而去。如今我须得立即行动,不宜在此多做停留。”



于是曹操趁夜色未褪,快马加鞭赶至陈留,找到自己的父亲,详述了近来的遭遇,并表明自己想要散尽家产,招募忠勇之士共举大事的决心。



其父听罢,虽然赞同儿子的壮志,但也指出家中资财有限,单凭这些恐难以成就大事。



他提及当地有一位名叫卫弘的孝廉,此人乐善好施,家境殷实,若能得到他的财力支持,大事方可有望成功。



话说曹操为了实现宏图大计,特意摆下丰盛酒席,请来卫弘到家中做客。



宴席间,曹操正襟危坐,向卫弘坦诚陈述:



“当今汉室江山飘摇,权臣董卓独揽朝纲,暴虐无道,百姓深受其苦,人心愤慨。我曹某立志匡扶社稷,无奈力量微薄。您卫公素来以忠义闻名乡里,今日特来恳请您伸出援手,共襄义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卫弘一听,两眼放光,慷慨答道:



“哎呀,其实我内心早已渴望能有英雄挺身而出,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只是遗憾未能遇到合适的人选。既然孟德兄胸怀大志,我卫弘愿倾尽家财,全力支持你的事业!”



曹操闻此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下决定先行发布矫诏,迅速通报各地诸侯,随后便开始着手募集义兵。



一杆象征着忠诚与正义的白色招兵旗被高高竖立起来,上面赫然书写着“忠义”两个大字。



消息传出后,短短几日内,响应号召前来投军的勇士们如同下雨般络绎不绝,纷纷聚集而来,场面蔚为壮观。



话说在那烽火连天的日子里,一位阳平卫国出身的好汉,姓乐名进字文谦,听闻曹操举义旗,二话不说便赶来投奔。



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山阳巨鹿郡的英豪李典,表字曼成,



同样慕名而至,决意追随曹操共创一番伟业。曹操见此二人都英勇非凡,遂将其留于帐前,委以重任。



接着,故事中出现了一位沛国谯县的猛将夏侯惇,字元让,他可是汉初名将夏侯婴的后代,



自幼习练枪棒武艺,小小年纪十四岁那年就因为有人侮辱了他的师父,一怒之下挥刀斩了那人,随后流落江湖。



当得知曹操振臂一呼招募义兵的消息,夏侯惇毫不犹豫地带上一千壮士,偕同他的族弟夏侯渊一同奔赴战场。



这两位夏侯兄弟和曹操可非比寻常,原来他们有着深厚的家族渊源——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本就是夏侯氏的儿子,



后来过继给了曹家,故此三人间实属同族兄弟。



不久之后,曹氏的亲兄弟曹仁和曹洪也不甘示弱,各自率领一千多名精兵前来支援。



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两人均是骑射精湛、武艺超群之人。



曹操见自家兄弟齐心协力,心中更是欢喜不已,就在村中集结兵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训练。



那位慷慨解囊的卫弘,更是倾尽家产,购置了大量的盔甲旗帜,为这支新生的军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四面八方的百姓听说曹操此举旨在救黎民于水火,纷纷送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