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00章 自有观众为我加冕(第5/6页)

的大学。

《英雄》热映,张一谋自己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老百姓有奥斯卡情结,其实圈中人都知道这只是一花旗国的奖,只是花旗人的评判标准,与其它电影节不一样,它不代表最高水准,但中国人很特别,从媒体到老百姓始终有这情结,也许是因为影响力大,而在所有奖项中,它在商业上影响力最大,这可能与花旗国国情、它在电影界老大的地位有关。”

当年,沈三通亲眼见证过张一谋遭遇的批判,那时,他为张一谋和同学老师争执、辩解,成为了导演系的异类。

说一句张一谋拯救了电影行业也不为过,推进了院线改革。

当然,张伟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刻回想,张一谋的话其实偷换了概念,到底谁是中国人?

有人把“中国人”代表了。

一直以来,是因为可以为国争光,所以关注大奖,而不是大奖重要才关注大奖。

两者在表现上存在相似性,但本质截然相反,可掌握声音的人,将之混淆了。

说到底,一次次冲奖,和后世营销主旋律没有区别,都是利用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沈三通感觉到他有必要做些什么。

而这不是个好主意。

《十三钗》还在上映,再加上张一谋的行业地位、前辈身份,以及某些媒体的偏向。

三通娱乐又是《龙门飞甲》出品方之一,批评《十三钗》会被做各种解读,三通娱乐不断挤压文艺逼学院派的存在感,口头上还要分个高低,未免给人过于咄咄逼人之感。

最好是行动上大踏步前进,嘴上温和谦让。

问题是,《十三钗》标志着某种自循环在形成。

“沈导。”

“三通。”

“沈哥。”

“小沈。”

参会的不少三通娱乐的人,也有其他公司的导演,也有贾章科、王晓帅等文艺导演。

“既然是茶会,不那么严肃,我也说一下我的观察。”

沈三通想了想还是不能保持沉默。

茶话会不算公开场合,也不是私密场合,是半公开场合,很适合放风。

别人敢做,不许他说?沈三通反正就是干了。

“80年代的某些人制造了一堆垃圾一样的理论,这些理论概括来说,就是我们发展水平低的时候,是从根上就发展不起来。”

“等我们发展起来,出现其他问题的时候,就说这些问题依然是根上的问题。”

场面逐渐安静了下来。

沈三通说:“我的观察就是电影行业的节点到来了,一种不该形成的生态形成了。”

“从电影行业来说,《卧虎藏龙》之时需要外面给好处,跟随的《英雄》西方也要给它市场推广。”

“《色·戒》用激情戏消解抗日严肃性,卖票房、得奖名利双收。而当我们国内市场足够提供票房,《十三钗》依然解构苦难,沿着这条路走。”

“所以,一个重要节点已经来临。”

“80年代的时候,需要外面拉人开会,给好处给奖项,等到我们内部发展起来,图书市场发展起来,外面不用真金白银,只是舆论上的引导,就能看着国人自渎。”

“《金陵十三钗》是个节点时刻,在电影上,我们市场足够大了,内部利益大于了外部利益,但是外面吹吹风,我们自己的市场、自己的部门,就会生产出自我毁灭的内容。”

“我接触过很多电影人,普遍幼稚。混淆两种矛盾,把内部矛盾扩大成敌我矛盾,把敌我矛盾混淆成内部矛盾。”

“好莱坞攻城略地了,他们知道。要发展国产电影,不是没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思想上,把来杀头的人当做朋友,不仅邀请进家门,还把脑袋伸出去。”

场面冷了下来,年轻导演不是很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