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天子牧民”,被后世现代人曲解为君王将百姓当作牛羊一样放牧,挤奶食肉,无限压榨。
其实“牧”,是管理的意思。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就是说圣主像牧民一样养育、驯化天下民众。“代天牧民”这个事儿,是受统治者和士大夫们的绝对认可的。而牧民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君王怀着一颗仁慈的心,让人民繁育的多多的,好让封建主拥有丰富的人口红利。
换而言之,牛羊一样“牧”民,也要让牛羊感受水草丰美,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拥戴“牧”者,成为安分守己的顺民。
作为显学的儒家,董仲舒这套理论,正是“天子牧民”最完备的解释,也最合王娡的心意。
“彻儿,命四位辅政大臣到温室殿议事。”
辅政大臣魏其侯窦婴,建陵侯卫绾,武安侯田蚡,静晴侯郅都。
郅都刚从北地匈奴返京几日。一脸边塞风霜,正襟危坐,浑身的杀气和冷冽不减。
卫绾沉稳不语,平和温厚,一贯的持重,让他稳如老狗。
窦婴也稳稳端坐,捧茶低头啜饮时,一双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人。
只有田蚡,眉活眼跳,打量着君臣几人。大约他觉得,别人都是皇权威压下的臣子。而他,皇太后的弟弟,皇帝的舅舅。诸臣中,没有人比他,地位更尊崇了吧!
“诸位爱卿,大汉自开国以来,一直尊崇黄老,清静无为。暴秦因苛政而亡,我大汉代之。现行规制,汉承袭于秦,未免难以令天下顺服。新皇登基,求贤若渴,得天下贤良上书。今请诸位爱卿,共议新政,同治天下。”王娡说着,眼光扫过诸人。
“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刘彻目光坚定,稚气未脱的脸上,霸气凛然,“朕与董仲舒三问三策。董爱卿以《春秋·公羊传》所作《春秋繁露》献与朕。”
“董仲舒言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无)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无益也。诸位以为如何?”
“汉承秦制,以颛顼历法,十月为岁首。君权天授,天理循“三统三正”,周而复始。汉代秦,继周而起,应以寅月为正月,一年之始;为黑统,尚黑色。“改正朔,易服色”,自朕而始。”
刘彻把目光投向太傅、右丞相卫绾。卫绾低头,认真听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义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董仲舒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刘彻转脸,看母后点头又对臣子说,“诸子百家,各执一言。君臣上下,各有标准。朕欲立儒家六艺,官学不立诸子百家。此后,思想一统,标准一统。正如车同轨、书同文。”
“朕立“三纲五常”,为君臣百姓所循之道,所尊之德。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异路,贤不肖异处矣。朕看征辟举荐贤良,要立为制。善积而名显,德彰而身尊。”
“以臣愚见,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尉田蚡忙接话,“董仲舒《天人三策》,臣读后亦有感悟。吾皇乃天子,天人合一,代天牧民。应封禅,建明堂……”
“臣附议!”左丞相窦婴也进言,他热情赞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与“儒家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应大力倡导,可为国教!”
虽然知道儒学在士大夫中比较盛行,王娡还是吃了一惊。
田蚡家学以儒为主,因长陵田府原本是齐国贵胄。而齐地是孔子故垣,儒学盛兴之地。家中藏书,皆为儒经。
古代书籍均为竹简,获之不易,所以只有贵胄士大夫才有财力和房屋藏书,才能读书认字。
而窦婴,这个深得窦太后喜爱信任的族侄,应该是黄老之术的拥趸才是呀!窦太后奉黄老之术为治国理政盛典,评判贤愚标准,竟然被窦婴这个儒家狂热份子给蒙蔽了?是窦太后眼盲心盲?还是窦婴的旗帜换得快?
王娡不由得叹息,窦婴真是左右逢迎。看新皇好儒,马上改换门庭了!
窦婴面带微笑,对右丞相卫绾恭谦拱手“卫相高见?”
卫绾颔首“窦相与田太尉都深得儒学之精髓。”他沉稳的目光迎上王娡的审视。
“董仲舒言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义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思想一统,标准一统,方能上下一致。臣以为,汉家正统,唯有立一正宗!”
卫绾说完,对着他的皇帝学生微笑,像忠厚老人看着疼爱的孩子。
卫绾信奉的也是儒家思想。在他教导刘小猪敬“天地君亲师”的时候,王娡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