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教室里,没有边框的黑板上方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右侧写着“离高考仅剩178天”,底下黑压压一片都是埋头苦的学生。
远夏看着这一切,内心无比感慨,他竟还有重回课堂的一天
学习条件是艰苦的,门窗都是缝隙,甚至连玻璃都破碎了不少,大家用旧报纸和作业本钉
但大家丝毫不为这些影响,学得十分认真。
他们上高中那年正好恢复高考,得知这一消息,全校师生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因为上大学的出路远比招工征兵更令人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出路更佳,大家都希望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临近期末,新课都上完了,现
远夏一个星期没来上课,桌上堆了一堆散
远夏将试卷分门别类整理好。说实话,那些题目绝大部分都是陌生的,管他从前是个尖子生,但此刻让他来做这些题,估计及格都艰难。
他
不过学校的安排让他暂时松了口气,毕业班寒假补课,放假时间延长到了腊月二十六,期末考试也推迟到放假之前。这也就意味着他还能学上半个月,可能到时候情况会稍微好点吧。
远夏开启埋头苦模式,不管是不是为了期末考试,他也得抓紧时间,毕竟离高考仅有半年时间了。
每天早出晚归是常态,连买菜都只能让李玉英帮忙。
他每天只能早晚回家一趟,早上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吃早饭,晚上他们都睡下了,但还是得回去看看,不然不能放心。
远秋
远夏再三叮嘱她一切都得用温水,不能沾凉水。
这也是远夏期望爷爷过来的缘故,爷爷要是来了,买菜就不用麻烦李玉英,远秋以后上学了,重阳中午还能回家吃饭。
所以他又赶紧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回老家,表明兄妹几个需要爷爷的照顾。
他这封信还没寄到,远德厚就到了。
远夏和远秋两个都是
后来远达生调到肃阳,他们一家才团聚。
远德厚始终
远夏的记忆中就只来过一次,就是重阳出生的时候。老人家晕车,不喜欢出远门,后来就再也没来过。
期间远夏回过几次老家,上一次回去便是父亲去世,全家送父亲的骨灰回家安葬。
当时远德厚就问过,他们母子是否要回老家。老人其实是担心儿媳会带着孙子孙女改嫁,孙子孙女成了别人家的人,回了老家,至少不会完全失控。
他的担心并不多余,胡美莲改嫁了,令他稍感安慰的是,大孙子坚持带着弟弟妹妹,一个也没跟胡美莲走。
老人家接到信,立马安排家中的一切,赶到肃阳来了。
几个小的从小就没怎么跟爷爷相处,感情说不上多亲厚,但此刻见到爷爷,都无比兴奋。家里有了大人,他们就有了主心骨和安全感,大哥虽然能干,但也不过是个大孩子。
远夏也非常感激爷爷这么快就赶了过来,这个年纪这个年代的老人,背井离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远德厚今年七十了,他头
远德厚到后不多久,便跟远夏商量,想带他们兄妹五个回老家“
远夏拒绝了“爷爷,我们不回老家,就
远德厚有些着急“可是我
远夏说“能的,爷爷。肃阳也有人打家具啊,或者看能不能找点小生意做,不可能挣不到钱。我爸去世后,国家一次性
远德厚看着大孙子,没有说话,而是
孙子孙女都是城里户口,回老家也没法像村里人一样挣工分分口粮,六个人全靠他一人挣工分,说实话压力是巨大的,哪怕他有一门手艺。
他每天给人做工挣两元一天,给队里交一块五,剩下五角钱养不活五个孩子,而且也不是每天都有活。
他想带孩子们回去,是仗着自己这些年攒下了一点微薄的积蓄,且农村的生活成本远比城里低,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让几个孩子饿死。
只是回了农村,以后想进城就难了。他思前想后,觉得可以冒险一试“那就先不回去,看看再说。”
说服了爷爷,远夏很高兴,他拿出一百块钱给爷爷“这个爷爷拿去买菜。我这里还留了一些,留着交房租和水电费。”
远德厚不他的钱“爷爷这里还有点钱,不用给我。”
远夏说“这么多钱放
远德厚这才下来。
远德厚一来,几个孩子的生活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
远夏的奶奶很早就去世了,独居多年的远德厚生活技能不错,会做饭,做得还不错,会拾房间,老人虽然寡居,但是个很干净整洁的人。
爷爷来后,远夏就将家交给了爷爷,自己专心学习,好让期末考试看起来不那么惨淡。
今年冬天非常冷,临近年关,天气都未有转暖的迹象。这几天北风呼啸,天气预报说最近可能要降大雪,结果这天吃晚饭时,雪真的下起来了。
远夏已经记不清多少年没看到大雪了,但印象中,他年轻的时候,老家还是年年有大雪的,大概是当时工业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