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样寒冬的时节, 日子总是格外难熬些, 皇宫里,凤栖宫内,姜皇后也正
“今日去给母后请安的时候, 听她提起,说是入了冬以后, 父皇
要说对太上皇那里消息灵通的, 当属赵太后了,毕竟二人夫妻那么多年,她不大
趁着执掌凤印的那些年
听姜皇后这么一说,崇光帝了然地笑笑“近日朕有意提起这重修律法之事, 这可是个大工程,父皇想必也是欲要
姜皇后对这位太上皇谈不上喜欢, 总归是当公公敬着便好,唯一让她心里有些芥蒂的,大概便是前些年他们夫妻刚成婚时,因着自家夫君
但不管怎么说,现下坐上龙椅的终究是自己的丈夫,何况还是太上皇主动禅位呢,姜皇后
当然这是另外一茬事情了,总而言之,姜皇后对太上皇的感官是比较复杂的,现下也只是顺着太后的意思将此事转达给自家夫君罢了。
“重修律法皇上先前可从未透过这口风想必乍然提出此事,定然是有不少人大吃一惊的吧。”大齐并无后宫不得干政一说,拜姜家家学渊源,姜皇后也并非那等心无城府之人,哪怕是于朝堂政事之上,也是颇有一番见地的。
崇光帝自己也很乐意同妻子说说这些话,便笑道“那是自然,不过大齐律法从开国已然沿用至今,其中有些条文早已不合时宜,这事情朕想了许久了,加上刑部尚书也有此意,的确是时候重新修撰了。
至于那些大臣,他们大吃一惊的可不是这件事情本身,只不过是没想到事情来得这般突然,不知该推举谁来领了这项美差罢了。”
崇光帝不是傻子,那些文人就更不是傻子了,谁都知道,律法一事事关重大,换句话来说,新修撰的律法能够用多长时间,这位皇帝的功德就足以被人铭记称道多长时间。
崇光帝还年轻,怎么说也能
因而,从即位起他便一直
文人重名,不仅皇帝想方设法地想让自己流传千古,成为人人称道的一代明君,这些文人又有哪一个不想名垂青史的呢很显然,重修律法便是一条很大的捷径,尤其是主持负责此事之人。
这么一个有机会
“那皇上可有看好的人选”姜皇后问这话可不是为了娘家着想,姜家世代清贵,虽无人出仕却也没人能小觑得了,只不过,谁家都有几门姻亲,看
崇光帝显然也并未想到那层上去,思忖片刻道“要说先前其实还有几分犹豫的,现下嘛,朕决意由工部尚书于爱卿领衔负责,另调配其他翰林院之人从旁协助,这人嘛,就由于爱卿自己去挑了。”
姜皇后闻言,压下心中的讶异,便是她
却没想到,兜兜转转,这事情却是到了于大人手上,的确是出乎她的意料了,看样子,于大人为人正直是正直了些,可能做到如今这个位子,绝不是那等迂腐不知变通之人,反倒自有的一套处世之道,歪打正着地合了圣上的眼了。
对于姜皇后心中的那点儿想法,崇光帝可不知晓,不过,翌日早朝他便盖棺定论一般地宣布了此事,联想到昨日圣上似乎只去了皇后那里,顿时目光中充满了艳羡,也不知于大人是怎么做到的,竟然能找到皇后那里的门路。
同僚们的心思,于廉一猜便知,也不辩解,总归这事情他得了好处,被人说嘴揣测这是难免的事情,总该让那些没机会的人好生
然而,
旁人抓耳挠腮一般地想要知道究竟谈了些什么事情,可看着于大人那不动声色的模样,也就知道什么都打探不出来了。殊不知,于廉面上稳重自持,心底却是不由得苦笑,果然,天底下就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情
当然,由于翰林院之中大多数都是正五品以下的小官,还有许多没有官职
郑渊倒还好些,毕竟家里头有关系,念及大家
虽然记忆里也有
虽然圣旨上说了于大人自己来翰林院挑趁手的人,可听闻此人为官一向清正,不管是刻意营造出来的还是确有其事,此人必定不会因着一些身外之物而毁了自己多年来经营的官声的,走门路自然是行不通的了。
那便只有静待这一个选项了,当然,以沈文晖的眼光来看,于大人多半会选择寻求林掌院的意见,毕竟对于翰林院大大小小的事情,终究最熟悉的还是林掌院本人了。
事情果然不出沈文晖所料,从林掌院那里走了一遭之后,于廉派人来宣布了他选出来的负责协助重修律法之人,沈文晖赫然
除此以外,郑渊
现下各地没什么重大事情,被摆
自然,沈文晖他们这些参与之人就更不敢有所懈怠了,一天天地往刑部跑去调出历年案件的次数,便是越
沈文晖倒还好些,毕竟有正六品官职
因而,这些人里面无官职
眼看着此人的神肉眼可见地差了,沈文晖就算不想与其深交,也总归是不落忍的,正要叫住他又往门外去的身影之时,却被郑渊拉住了衣袖。
“我说,平日里瞧着你明,怎么今天犯糊涂了也不看看差遣他的都是些什么人,就敢贸然开口你可知,卢明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