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幻魂(第2/3页)

摆了一张檀木千工床,描龙绘凤之处不多,装饰花纹以福禄寿喜为主。
宫殿东侧,供奉着白玉观音,烧着檀香。一宫装丽人端坐
“嗯,母后安。皇帝昨天可睡得好?”太后也端肃仪态,以礼回之。
这世间万事,一牵涉到礼制,则半点暖和气也无。慈圣皇太后原名李凤,是隆庆帝
李凤幼年时家境平寒,打小谨小慎微惯了,从不
朱翊钧有心想挤出笑脸,寒暄几句,但原有身体的记忆过于强大,内心中仍存着悚戒之情,不敢多言。
母子两对答几句,太后即起身,带着皇帝登上步辇,到仁圣皇太后所居慈庆宫请安。冯保因奏称司礼监有题本要看,李太后就让他自去。
此时天色渐明,东方已露出鱼肚白,禁宫之内,也可隐见一缕红光映于东方。朱翊钧
仁圣皇太后姓陈,初为裕王续弦,因体弱多病,不得宠而偏居别殿,可以说是后宫中没什么存
李太后遵守礼法,待陈太后如母,昏定晨省,更无一毫儿失礼处。朱翊钧幼年时,因生母对他管教严厉,没事儿经常往嫡母处走动,甚得陈皇后喜爱。史载陈皇后“闻履声而辄喜”,最喜欢来串门的小太子了。
相较于按时大妆的李太后,陈太后就随意的多,穿着素淡的常服
慈庆宫管事太监叫林小福,名字虽叫小福,却有四十多岁,乃是宫中老人了。他见陈太后容颜甚喜,忙疾行到门口亲手打开帘子,迎进皇帝和李太后。
李太后先给陈太后行了礼,口称“姐姐”,又问了安。朱翊钧见了陈太后,心中也甚觉亲近,躬身请安后立
抽了空挡儿,朱翊钧问林小福道:“近几日天气寒冷,太后入寝后可暖和?”
“回皇上话,地龙一直烧着,奴等并不敢懈怠。”
两位太后见朱翊钧小大人似的关注起太后起居,不由得慈心欣慰,都含笑看着朱翊钧。陈太后满脸慈爱的笑容,李太后低声念了句佛。朱翊钧未觉,仍问道:
“小福,你是哪里人?”
“回皇爷话,老奴陕西人。”林小福心中暗自纳罕,皇帝怎么问起这些个来了。
“朕听闻,民间有盘炕、烧炕之法,冬天对腰腿甚有补益,你可听说?”
原来明代的紫禁城里,皇帝后宫都不睡炕而睡床:宫内取暖是用炭火
朱翊钧这句话方问出,两位太后已经呆住了。这两人入裕王府前都是睡过炕的,却何曾想过
林小福听了苦笑道:“回皇上,这……这宫殿内如何盘炕?”只当他是小孩儿心性,因此下意识的敷衍了一句。
没想到朱翊钧脸一板,已是
声音朗朗,带着清脆的童音,却句句诛心,唬得林小福扑通一声跪了,一个响头磕了下去。
陈太后最是心慈,见状就要说话,李太后却眼睛晶亮,忙拉了一把陈太后,努了努嘴儿,意思是看皇帝如何处理。
“嗯,起身回话。”见林小福跪下磕头,朱翊钧不太习惯,叫他起来。
林小福爬起身来,再无半点懈怠的心思,弓腰肃立。
“你且去寻宫内得力的匠工,细思这盘炕之法,如能成,两宫太后处仔细做来,免得太后入寝后冷着。只两条:一个是炭火仍
“老奴领旨。”林小福低声应着,躬身退后。
两宫太后见皇帝初次处置宫务,井井有条,深感欣慰。负责起居注的宦官将皇帝适才的事迹细细记了,免不了一个可以颂圣的孝行。
朱翊钧为何
适才见冯保请示李太后自去处置司礼监的奏章,并未问过自己这个皇帝——管知道对年幼的自己来说,冯保所为并无不妥,但仍不免有不能参与政事的惶然。
一路上苦思破局之法,只能
两宫叙话了一阵子,陈太后留饭。李太后笑道:“阿弥陀佛,姐姐有心了。本当
陈太后听了,不免担心,叹道:“皇帝还小,可不敢叫先生们问些难背的书,皇帝也要仔细着。”李太后笑着应了,领着皇帝行礼退下。
这皇帝吃饭也是依礼制而行。明嘉靖时期,皇帝的饭食曾经由大太监轮番提供。明朝的太监,手握大权,又没了把家财留给子孙的念想,只好把大笔的银子用
但嘉靖后,穆宗重遵礼制,复了旧制。这吃饭场面极其浩大:只见殿中一长条桌案,陈列丈余,上面罗列各种饭食几十样。
原本朱翊钧用饭时,还要有一队宫女内监组成的小乐队奏乐——估计和近代喂养奶牛时放音乐是一类科学道理罢。隆庆六年也就是去年,万历听了张居正的建议,将乐队裁撤掉了。
此时的朱翊钧自现代穿越而来,以前的早餐基本上就是两根油条一碗豆腐脑(咸口),对此种浪费极不习惯,有心改革了,又想自己今天已经表现了一番,过犹不及,因此就没言语。
用了个烧饼,吃了碗面条,朱翊钧就吃饱了。见李太后茹素,就挑了几筷子素菜布
一番折腾,时辰已近辰中。因今日要御经筵,朱翊钧不视朝。而经筵开讲安排
明皇室对皇帝经筵非常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