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二章 计定(第1/2页)

要说刚开始李世民拽着许央巡营是因为带着怀疑,到后来的巡营就是李世民真的觉得需要许央了。
从开始的一言不
若甄翟儿部有许央这样军略水准的人,那甄翟儿就不会是流寇,应该是统一河北道义军的首领。
也就过了三天,李世民已经彻底认可许央了。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许央的武力值。
对了,还有来历。
有几次李世民欲言又止,却又住口不提了。
询问来历,要不就是关系到了一定程度,自己可以确定许央铁定留下了;要不就是心存疑虑,需要知道来历来让自己决断。
这两点都不存
自从用过望远镜,李世民每天到到临近前线的山头上望远,就成了惯例,连带的许央每天都得陪伴着。
几次许央开口要送给李世民,每次都拒绝了:“君子不夺人所好。”
要是君王也可以称为君子,那天下皆君子。
或许,十八岁的李世民还没有做君王的准备,还以君子的操守鞭策自己吧。
“二哥,无非机工而已,有铜匠,有水晶,机工的学问就可以制作望远镜了。”
这些物事很贵,对于唐国公府应该不算事。
许央说着,又一次将望远镜递给李世民。每天都走一道程序,挺没劲的。
许央觉得要是将望远镜让李世民自己带着,就不用每天陪着他望父了。
也不知道李世民是想参战,还是担心他老爹的安危。
“许央,你看看,前线是不是出状况了?”
许央接过望远镜,见李世民相当郑重,很快就将前线找准,也看到了前线的战况…~李渊居然被甄翟儿包围了。虽然还不成称之为包围,包围的态势是形成了。
这几日一直都
今日望远镜看到的,却见甄翟儿似乎增兵了,兵员数量是李渊率领队伍的三五倍之多,将李渊围住了。
“我负责外围牵制,这些人又是从哪里开拔过来的?看来留
李世民自言自语,又像是跟许央交流。

可能李世民还不信许央的说辞,选择性忽略了,许央不得不再次提醒一下。只有从这点考虑,才能解释甄翟儿部再次有兵员增加的现象。
“集合!”
李世民直接让传令兵集合队伍······是该出击了。
许央又用望远镜看了看前线那所谓的包围圈。距离很远,只能大概的看出大态势,却看不太清具体的战斗,以及排兵布阵。
“二哥,情况有些不太对,似乎所谓的包围······怎么说呢,你还是自己看看。”
表现要适度,与上官相处的基本原则。跟上官交流时,任何时都要有余地,让上官
“你是说这包围圈不扎实?随时都有突围的可能?”
李世民看到的也让他有疑惑。态势的包围的态势,可看那似乎
“甄翟儿是怎样的一支队伍,想来二哥清楚。唐公军事大家,绝不会令自身陷入包围圈内,还是这样明显的包围圈。”
许央还是那种说一半不懂一半,不是点明李世民思考问题的纰漏,而是将李世民心中的疑虑说出来。
李世民军略上的水平,后世是有公论的,有些问题不是他看不出来,而是他不能这样考虑,或者说面对自己父亲时,他必须回避这样的思路。
“许央,或许你的判断是对的,但是,这时候我必须的出兵,作为下官,见上官落入险境不能不作为;作为儿子,见父亲这般状况也不能不出兵。”
这时候的李世民还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少郎君,有些事还不能完全理性的去决断。不过,这样的李世民,多少让许央觉得亲近。
“你不知道,杨广给我父亲用于平叛,安靖整个河东和朔方的军卒只有五千,也就是说,真正的能战之士只有五千。”
“我这留着一千,剩下的都是新招募的,甚至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上战场,有的都没见过血。所以,真的不能懈怠,不敢有任何的侥幸。”
五千?许央难以置信的看了看望远镜里的前线,又看看李世民部,加起来少说也有小两万吧?
“别不信。老军伍就五千,剩下的都是临行前揽的,都不知道怎么打战。”
这确实有些麻烦了。许央之所以劝李世民,是因为他的记忆中不记得有李渊遭遇险情的历史记载,甚至没有甄翟儿这股盗匪的记忆。
难不成自己的介入,让整个历史都改变了吗?那还真有点麻烦了。
这时候顾不得考虑前程,就冲李世民现
一支大多数都是新兵的军伍,打顺风战没问题,一旦己方落下风了,崩溃就是一瞬间的事。又是新招募的,说不定临时改变一下角色也不是不可能。
“新兵参战,最宜鼓舞士气,不宜恶战。咱们要是冲阵,新军的作用不大。处于包围圈的新兵也是如此······”
“不需要太多,我只需要带着这一千老兵冲阵即可,剩下的就委托许老弟留下来帮我照看。”
队伍已经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