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运送粮草、军火的车辆。因为道路崎岖,大家挤
盛宣怀找人了解情况,大家都说,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好久。因为杨大人早有饬命下来,谁把自己负责的物资先运到目的地就奖励谁,谁落后就惩罚谁。于是,大家都想办法抢进度。哪知道,你想抢进度,我也想往前赶,偏偏西进途中山多路窄,有时只能容纳一人一车通行,结果却是越急越慢。
盛宣怀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急忙打马来见杨宗濂,说:“大人,您老快把下
援陕途中的淮军杨宗濂苦着脸说:“杏荪,现
盛宣怀说:“我走了好几个转运站,无不是起早贪玩加紧抢运。可您老忘了,这里的道路和其他省份不一样啊。山高路窄,到处都是羊肠小道。我们营务处的车辆走到哪儿,哪儿就犯堵。您老不信,不妨下去看看。这样不行啊。”
杨宗濂问:“不光我急,钦帅那里也急呀,我总不能亲自押运吧?”盛宣怀说:“大人,宣怀倒是有一主意,不知是否行得通。”
杨宗濂忙说:“杏荪,你说说看。只要能把粮饷、军火和给养及时运上来,保证各营有饭吃、有饷拿、有弹药可用,我全听你的。”
盛宣怀:“我走一路,想了一路。我把粮草、帐篷、枪械、弹药等所需物资列了一个单子,
盛宣怀话音刚落,作为老营务的杨宗濂马上茅塞顿开,当晚就请盛宣怀给各粮台转运分站草拟命令一道:先集中运送粮草,饷银、帐篷次之,枪械、弹药又次之。以十天为一轮回。
命令
形势渐渐稳定下来。
一个月很快便过去了。
这一天,盛宣怀正
盛宣怀把手头的事情交接了一下,就匆匆赶回营务处。
一见盛宣怀来到,杨宗濂也不言语,拉起他来就走,口称“钦帅要见你。”
一听钦帅二字,盛宣怀心头一跳。钦帅是谁?钦帅就是这次的援西统帅李鸿章。
此时,征调到陕甘的各路淮军开始陆续进入陕境,李鸿章亲自统带的中军已经先期抵达西安城外。统帅李鸿章的行辕设
淮军营务处原本是走
李鸿章这个名字对盛宣怀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见到李鸿章本人,却是首次。
杨宗濂走进钦差大臣行辕不一刻,亲兵便把盛宣怀领了进去。
一见端坐案头的李鸿章,盛宣怀跨前一步,边行大礼边自我介绍:“四品顶戴先补用知府盛宣怀给中堂大人请安,宣怀替家父给大人问安。”
李鸿章起身来到盛宣怀的面前,用手象征性地往上托了托,笑着说:“起来吧起来吧,你的父亲还好吧?你的情况杨大人已经跟本部堂说过了。”
盛宣怀一边回答李鸿章的问话,一边站起身。有亲兵很快端茶进来摆上。
李鸿章回到座位,随口说一句:“杏荪,你也坐吧。”
盛宣怀小心地挨着杨宗濂坐下,脑海里回想着李鸿章的每一句问话。
这次见面,盛宣怀没敢多说什么,李鸿章也只是礼节性的问了几句话。显然,有关他的情况,杨宗濂已经提前向李鸿章作了介绍。
第二天,他跟随杨宗濂到城外去核实粮饷到达情况,当晚就宿
第三天早饭的时候,一道札委便递到盛宣怀的手上。札委是李鸿章开出的,上面明晃晃写的是“先补用知府盛宣怀会办营务处”十四个大字。时间是同治九年的三月(1870年2月),陕北一带漫天飞雪,满目萧条,正是隆冬季节。
望着札委,盛宣怀知道自己被李鸿章留用了,心情自然是异常激动:盛宣怀这一个多月来,也当真累得不轻。后人提起初入淮军营务处时的盛宣怀,用了一句“盛夏炎暑,日驰骑数十百里,磨盾草檄,顷刻千言,同官皆歛手推服”来描述他,可见多么的辛苦。
通过自己被李鸿章留用这件事,盛宣怀明显感觉到,杨宗濂与李鸿章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好像比传说的还要进一层。
一封寄自淮军营务处的快函
盛宣怀通过这封信,也是间接告诉父亲:他这次又选对了方向。
很快,通过杨宗濂之口,盛宣怀知道了一些李杨两家不为外人所知的相交内幕。李鸿章与杨宗濂的父亲杨延俊(字菊仙)不仅是进士同年,还是同一号舍的舍友。让人想不到的是,交卷走出考棚后,李鸿章刚刚回到会馆便突
没有深厚的交情,李鸿章怎么可能那么看重杨宗濂?更不会
接到札委的第二天,盛宣怀与杨宗濂便离开西安,投入到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中。
季节转眼便到盛夏,按盛宣怀日记中的话说,“盛夏炎暑,日驰骑数十百里。”
盛宣怀此时不仅仅要会办营务处,他还要负责起草给各个粮台转运分站的公文,有时甚至忙到“昼夜模糊,毫无空暇”。所幸盛宣怀为父亲办理过文牍,笔下毕竟有些功夫,几乎可以达到“磨盾草檄,顷刻千言”的程度。
杨宗濂看
一次,李鸿章命杨宗濂给朝廷起草一份奏折,杨宗濂当时正感风寒,浑身酸痛,笔管都握不住,只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