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患弱而患贫,不患
——盛宣怀创业语录
第一节故地逢故人
盛宣怀离津前一天,李鸿章把盛宣怀请到签押房喝茶。闲谈中,盛宣怀无意中从李鸿章口中得知,即将设立的中美联合银行,将由马建忠出任中方总办。盛宣怀内心不由一震。他原以为,自己出任中国总办将是板上钉钉的事,哪知道李鸿章另有人选。盛宣怀这茶是喝不下去了。
盛宣怀怏怏地回到驿馆,越想越觉着窝火。自己到底什么地方不如马建忠?马建忠不过是比自己多喝了几年洋墨水而已,自己出道时,他马建忠还是一名
从信中可以看出,因为当不成银行总办,盛宣怀对米建威到中国办银行,又开始持否定态度了。
把信送走之后,盛宣怀又开始暗中思考遏制马建忠
暗中思虑了几天,盛宣怀想到了一个人:陈树裳。陈树裳是招商局的大股东,是沪商中的头号人物。陈做过买办,与洋商稔熟,后因患病离开洋行独资经商。陈是老派商人,喜欢按老规矩办事,对马建忠的新派做法、作派很是看不惯。陈早就有志于为大清国的实业效力,曾捐纳候补道,但一直不得机会。盛宣怀私下揣摩,如果举荐陈树棠会办招商局,既能借陈之力打击马建忠,还能为自己添一耳目。这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
主意打定,盛宣怀马上给李鸿章写禀文,极力推荐陈树裳为招商局会办。
盛宣怀
盛宣怀
李鸿章奏请设立华美绅商集股设立中国官银行的折子摆到慈禧太后的案头上,慈禧太后了一遍,又想了两天,便把世铎和奕劻传进宫来,吩咐道:“你们两个会同奕譞,召集军机大臣和总署大臣、各部院侍郎、尚书,议一议李鸿章的这个折子,看可行不可行。”
慈禧太后话毕,命随侍的太监把李鸿章的折子递给世铎。
两个人跪退出去,出宫之后就乘轿往醇亲王府飞赶,好像是去救火。
见到醇王后,世铎一边递李鸿章的折子,一边很严肃地说:“这件事,上头指明让您老来定夺。”
醇王大模大样地接过折子,很认真地看了一遍,说:“李少荃写的这是什么呀?什么叫中国官银行?不就是钱庄吗?成立个钱庄,值得拉个美国人进来吗?就因为他美国人鼻子大?”
奕劻小声道:“银行是银行,钱庄是钱庄,不是一回事儿。太后吩咐,让会同您老,把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以及各部院侍郎、尚书都召集到一起,大家共同商量一下,李鸿章说的这件事,到底可行不可行。”
一见庆王说出这话,醇王马上白了礼王一眼,不满地说:“你这个人说话,总是
世铎说:“庆王不是说了吗?庆王,你再跟王爷说一遍。”
醇王摆摆手,又重新把折子举到眼前看起来,边看边问:“你们两个是怎么想的?把人都召集起来了,各说各的理怎么办?”
礼王与庆王互相看看,礼王说:“我们两个来,就是想听听您的主意。”
奕劻接口:“这也是太后的意思。”
醇王就叹口气说:“李少荃是越老越不着调了。今天办这,明天办那,真是吃饱了撑的!”
礼王忙道:“放着省心不省心,整天瞎忙活,搅得我们也跟着穷折腾。”
见越说越离谱,奕劻忙道:“二位王爷,我们午后就召集人会议?”
醇王放下折子说:“这不是件急办的事,我们等等再说。成立银行又能怎么样?还不照常过日子。礼王,你私下先问问翁同龢的主意。他是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又是户部尚书,他说话有份量。”
奕劻一愣:“问翁同龢?王爷莫非不赞成设立银行?——常熟和合肥可是冤家对头啊!合肥要办的事去问常熟,这件事十有八九不成。”翁同龢是常熟人,李鸿章是合肥人,人们习惯用地名代人名。
奕劻所言不错,翁同龢与李鸿章的确是冤家对头。当礼王暗地里把李鸿章的折子递给翁同龢看后,翁同龢马上说道:“和美国人联手开办银行,李少荃这是
翁同龢
华美中国官办银行
李鸿章沉默不语,马建忠义愤填膺。
翁同龢开怀大笑,盛宣怀暗自高兴。把设立银行的事搅黄,盛宣怀开始与台湾巡抚刘铭传函商,准备
刘铭传与李鸿章函商,接受了盛宣怀的建议。
半年后,经过李鸿章、刘铭传、盛宣怀、马建忠等人反复筹商,决定与招商局联手,
光绪十四年(1888年)一整年,盛宣怀一共办了三件大事:一是
这一年,盛宣怀虽然很忙碌,但过得也很平静。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印不久,因衙门事少,盛宣怀决定轻车简行,着便装到湖北已关停的煤矿去看一看。那是他的梦想起源地,也是他的耻辱地。这个煤厂,不仅让他大吃苦头,背上败家子的骂名,而且险些让他倾家荡产、梦断黄泉。
广济这个名字,已经镶嵌进他的灵魂深处。他永远都会记住这个名字。荆门矿务总局总办李金镛早已经离开了这里,被李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