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三章 乘风破浪(第2/9页)

皇加冕日期将临,诚邀大清国派重臣参加。
翁同龢一听到消息,飞也似地便来见光绪皇帝,想毛遂自荐,自己到国外走上一趟。但慈禧太后的懿旨提前一步传进宫来:“李鸿章懂外交,洋人都很看重他。俄国这趟差,少了他不行。”
翁同龢一跤跌倒,恨不能马上跑进园子里把慈禧太后咬死。
盛宣怀很快赶到京师李鸿章的相府。
李鸿章最近特别繁忙,一连几日到园子里请训,然后又按着光绪的旨意,到总理衙门去商量送给俄国新皇帝的礼品、随员,以及随后游历欧洲进行考察的事。这些事还未忙出头绪,各国驻京公使又奉本国朝命,把他请到公使馆,商量从俄国起程的日期、行走路线等。
这几日,京城文武百官当中,属李鸿章最忙。
李府管家把盛宣怀引到客厅落座,又命人沏茶摆果子。怕盛宣怀一个人坐着寂寞,管家又把李鸿章的东床快婿张佩纶请出来,陪他喝茶、说话,打
李家上下都知道盛宣怀与李鸿章的关系,若换别人,不要说道台,就是一二品督抚大员,也只能
张佩纶
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曾经出任驻日公使,也是李鸿章赴日时的随员兼充翻译,回国后又到台湾与日本办理了一下交接,挨了民众好一顿唾骂,回京后就羞于见人,每日只
晚饭时分,李鸿章的绿呢大轿才
礼过,李鸿章笑着说:“杏荪哪,我们北洋海军虽然没了,可我大清的日子还得往前过呀。津海关是繁缺,每日都有许多事情要办,你不该来这趟京城啊。”
李鸿章虽然须
盛宣怀一边抢着搀扶李鸿章,口里一边说道:“老中堂,再大的事,还能大过您老出洋吗?杏荪不把您老亲自送上船,心里能安吗?”
把盛宣怀礼让进书房,让人重新沏了茶摆上,李鸿章便开始讲述进京以后经历的事情。最后,李鸿章忽然问了这样一句:“杏荪,张香涛没有再和你谈汉阳铁厂的事吗?”
盛宣怀摇了摇头:“您老进京后,职道一直忙着津海关和俄国谈判电报加价的事,一直不得空闲。莫非您老听到了什么风声?”
李鸿章抚须一笑:“何止是风声,简直是笑话!——铁厂改归官督商办后,有四位广东人跑到铁厂,一下子买走一大半股权。现
盛宣怀小声问:“中堂,您老是什么意思呢?接,还是不接?”
李鸿章用手一拍桌面,果断地说:“接过来!你不是早想开煤炼铁吗?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盛宣怀没有再言语,但内心已经肯定,汉阳铁厂的事,张之洞肯定提前和李鸿章打过招呼。李鸿章此时虽非彼时,但头上毕竟还顶着文华殿大学士的桂冠,身上还兼着总理衙门大臣的职务。
两个人谈到夜深,盛宣怀怕时候过长影响李鸿章的休息,于是告退回会馆居住。
临行,盛宣怀给李鸿章留了张二万两的银票。
李鸿章稍加推辞便下了。
第二节封疆大吏眼里的香饽饽
李鸿章此次使俄,肩负着三个重要任务:一是为俄国新登基的皇帝致贺,二是与俄国签订密约,三是赴欧洲考察。考虑到李鸿章已经七十四岁,为防止旅途出现意外,慈禧太后特颁懿旨,命三名太医随行,俄、美、法、德等国使领馆也都各派医生及向导团、保安团随同前往。
日本使馆奉天皇谕令也组建了一个由参赞、保安、向导、医生组成的庞大队伍,期望李鸿章回国途中也能到日本参观访问。
总理衙门犹豫不定,光绪皇帝也不知如何是好,李鸿章却一口回绝。就是这件事,又让慈禧太后内心生出许多感慨:“姜还是老的辣呀!”
登程那天,望着李鸿章满头的白
回顾自己二十六年走过的路,无论是为官还是办实业,盛宣怀的心头忽然涌现出对李鸿章的许多不满和埋怨。这种不满和埋怨他一直埋
送走李鸿章后,
盛宣怀现身说法,认为用人方面,李鸿章不仅不如曾国藩、胡林翼,有时连张之洞都赶不上。他本人跟随李鸿章这么多年,李鸿章一直对他控制使用——抑之使不得进。盛宣怀此时只知道,《马关条约》之后,李鸿章处于万人唾骂、日渐失势之中,可他就忘了,没有李鸿章的提携,他
王文韶把盛宣怀传到保定总督衙门签押房,说:“关于卢汉铁路,圣谕让本部堂与张香帅筹议。本部堂之意,欲保举你总理此事,你意如何?”
盛宣怀一愣:“朝廷不是命胡观察督办此事吗?”
王文韶一笑:“胡燏芬不懂洋务,他办不来这事。你进京期间,香帅给我来电,同意了本部堂的举荐,想让你先到汉阳去看一看铁厂,然后筹商卢汉铁路。津海关印务,本部堂俟你动身后就札委黄花农署理。杏荪,对卢汉铁路,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盛宣怀沉思了一下,说:“制军容禀,职道窃以为,卢汉铁路北接芦沟,南达汉口,绵延千余里,非有巨资不能建成。职道原来设想,汉阳铁厂设立后,利润肯定不薄,可移铁厂之利润于建造卢汉铁路上,哪知事与愿违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