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八章 破天荒是盛宣怀(第11/11页)

要等盛宣怀死后一年半才能举行。为了请到皇帝出殡时才用的“皇杠”为盛宣怀抬棺,由孙宝琦出面,找到北京城曾经为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出殡时抬杠的永利扛房,派专车护送到上海;为了让全城百姓都能目睹到这一盛典,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亲自陪同孙宝琦、郑观应等人,乘车实地察看了一下出殡时的行车路线:由盛公馆而上南京路,由南京路再折入广西路、福州路,最后直达外滩。这条路线蜿蜒三里地之遥,街两旁商铺林立,是当时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街道。为了防止出殡途中出现意外或人流阻隔,决定请印度巡捕马队开道,由英、美总巡捕麦高云调出所有巡捕,配合中国警察,分赴经过各条街路,沿途巡护。灵柩到外滩上船,直接送往苏州留园。为了让丈夫热热闹闹、光光地步入西方乐土,
中华民国六年十一月十八日(1917年11月18日)终于到了,这一天便是盛宣怀举行大丧的日子。天还没亮,灵柩所经过的街路两旁早已是人山人海,热闹异常。若非各国巡捕提前赶到维持秩序,不要说灵柩,就是鸡鸭鹅狗也休想顺利通过。
街路两旁的商铺根本就不能开门营业,头脑活泛的,干脆摆上几张桌子,安上几把椅子,改卖起了茶水。
盛公馆的大门徐徐打开了,随着一声“起灵”号子的传出,由十六人夹杠抬出的高大棺柩缓缓走出了大门,
这是清未民初,继光绪皇帝、慈禧太后之后,中国举行的又一次超大型葬礼,不仅上海各大报纸进行了报道,连京城乃至外省的报纸也都腾出专版报道此事。上海文化名流余槐青曾为此次葬礼专门写过一首《海上竹枝词》:“丧仪绚烂满长街,古今中西一例排。经费宽筹三十万,破天荒是盛宣怀!”
承载着盛宣怀的灵船终于开动了,这位
盛宣怀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有关他的人生经历、创业神话、官场传奇,却至今仍被官商两界津津乐道。
不知不觉中,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研究盛宣怀、盛宣怀的浪潮……
斯人已逝,功过任人评说。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