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着眼于大事 所谓弄巧成拙(第2/3页)


“快回宫”
她要赶紧把事情传回族中,请族长想法子帮忙转圜。
胡姬忐忑地想着,自己只是给长公子上了点眼药,王上应该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就厌弃了她们母子。只要想法子平息王上的怒火,等时间一长,王上或许就不记得这件小事了。
秦王政回章台宫的一路上,脸都是冷的。
之前自己和扶苏的矛盾果然让不少人都心思浮动起来,叫他们看轻了长公子的地位,这让秦王政无法忍受。
直到入殿后看着挺拔俊秀的儿子站
扶苏听到动静回头,笑着问道
“父亲回来了,可要再用些茶点”
今日早朝耗时长了一些,也不知道父亲饿了没有。扶苏已经提前让人准备了小点心,随时可以呈上来。
秦王政气都要气饱了,不过为了不辜负儿子的心意,还是很给面子地吃了小半盘。
碗碟撤下去后,扶苏拿着几卷竹简坐到了他身侧,将手里的奏折递了过去。
“前线传来了新的战报,腾将军已经平息了民怨,开始教化黎庶。他如今正亲自带兵攻打韩国,已经攻克了几座城池。”
太守腾是秦国将领,去年韩国主动向秦献上南阳郡示好,秦国便派遣了这位将军过去接手,暂任太守一职。
此人虽为武将,文治却也做得颇有建树。上辈子他
天下一统之后,太守腾便因为卓越的功绩调任回了咸阳,任命为内史,负责咸阳事务。
此后多年恪职守,直至老死
不出意外的话,太守腾很快就能攻克韩国都城,缴其全部土地,新制一个“颍川郡”出来。
颍川人杰地灵,扶苏执政后此地出过不少英才。
军报中写明了太史腾出战攻下的几座城池名字,秦王政接过来看了一遍,回忆着韩国舆图作为对照。
片刻后,秦王心情彻底转晴
“韩国本就只剩一郡之地,再失了这些城池,须臾可破矣。”
扶苏笑吟吟地说道
“如今于我大秦而言灭六国已不算难事,反倒是战后治理刻不容缓。韩地与秦地距离近,教化起来相对轻松,日后楚、燕、齐等地怕是不会甘心臣服。”
秦王政不屑地说道
“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如今唯有赵国能让他忌惮一二,只因名将李牧不好对付。
燕齐两国面对强秦毫无还手之力,楚国倒是有大将项燕。奈何国内贵族屈景昭三家与王族熊氏之间互相钳制,必会为一己私利延误战事。
扶苏十分赞同父亲的看法。
上一世因为项燕和王翦将军僵持许久,战事一直未有建树,屈景昭三家便怀疑项燕通敌卖国。
楚国境内一时间竟传出了“项燕和王翦约好了一起
此时还没有“皇帝”一词,否则就该说他俩要当土皇帝了。
最终项燕因流言和贵族们拖延粮饷的运送,不得不率先开战,最后被王翦所破。
扶苏也并不把这些只会拖己方后腿的敌人放
除了贵族闹事之外,另有当地黎庶与大秦语言文字不通,政令传达难免受阻。
秦国没有那么多官吏派往六国,少不得要继续任用本地原有的官吏。那些人是六国旧臣,还能指望他们对大秦忠心耿耿吗
好的政策颁布下去,他们不仗着黎庶不识字故意颠倒黑白借此抹黑大秦就不错了。
像那种朝廷下令赋税三成、官吏睁眼说瞎话强令黎庶上缴七成的事情,
扶苏将自己的担忧一一说与父亲听,秦王闻言眉头紧皱。
他不是没想过这些问题,只是这对秦国来说是客观存

扶苏自袖中取出一卷帛书,这是他提前写好的应对之策。经过他二十年的改进,整个官吏选拔的体系已经趋近成熟了。
秦王政展开一看
“选取庶民教导他们习字”
庶民的崛起对于贵族世家来说是一种威胁,但这种威胁
因为大秦所有庶民都能通过军功上位。
有能耐的话不说封侯拜相,至少做个百夫长、千夫长之类的小官绰绰有余。
秦人早已习惯了这从商鞅变法开始施行的政策,即便是贵族也不再对此叽叽歪歪。

这对秦国勋贵来讲就是多给庶民分点肉汤喝,只要那些人担任的都是普通小吏,根本威胁不到自己的地位。
打仗还能靠着军功强行挤入上位圈,为官却没那么简单。朝堂水深,要世家贵族排挤这些没有后台的庶民太容易了。
其实大秦如今的高位将领大多也有个贵族出身,真正连姓氏都没有的庶民并不多。庶民能攒到的军功有限,很多时候千夫长一类的职位就是他们晋升的上限了。
但秦国黎庶不
所以每逢打仗,秦国士兵总是十分积极,为了战功一往无前。
反观六国士兵,打赢了他们拿不到奖赏,打输了自己要丢掉性命。自己死了家里就没了顶梁柱,不像秦国法度严明,战功抚恤都能悉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