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80-90(第14/22页)

,臣亦被她一番言词打动,臣向皇上请功,若此事顺利完结,可否求皇上赐婚臣与戚氏。”

皇上沉默着,倪庚又道:“臣,非她不娶,之前圣上与母后为臣所虑之心,臣都懂,但现在情况有变,此事了结之日论功行赏当昭告天下,圣上可借此名头,封赏戚氏,届时,朝中百官自不会再有话说。”

皇上哼笑一声:“你倒是都想好了,用心之苦她可知,她可领?”

倪庚面不改色:“臣无需她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臣只问自心。”

皇上闭着眼长吁一口气,好个不争气的痴儿,他是知道自己这个幼弟的,对待外人凉薄心性,狠决得下来,唯面对放在心上之人,志诚炽烈。

那戚氏那样背刺于他,几次逃离,他还是如此抓着不放,不曾把人从心上挪开,想来是刻在了心上的人。

太后私下与他谈过此事,可能是见了郡主近期快乐的样子,不想让幼子还不如侄女,落得个生活郁郁孤独终老的结局,话里话外都在劝他、暗示他,不行就想个办法给那戚家些荣耀,皇家想捧人,焉有扶不起来的道理。

皇上当时未置可否,但心下也有些松动,如今好了,人家自己把一切都想好了,台阶直接放到了脚下,连迈这一步都省了。

第88章

倪庚从养怡殿出来, 抑制不住满面的喜色。直到他走到皇宫大门,才收敛了神情,变回之前一脸肃然的时王。

柳望湖的人守在宫门口,见他出来后, 赶紧跑回去汇报:“时王在宫中呆得时间不长, 不到半个时辰就出来了。”

柳望湖是要在倪庚眼皮子底下把人偷出来的, 所以十分关心倪庚的一举一动。他闻言点了点头,低下头来在书案前写画着。

这是他思考前惯常做的事,只有提笔写字才能让他沉下心来思考,且能让他保持冷静,思路清晰。

宋丘这人,长相与平常的作派太具有迷惑性了, 他哪里有众人口中大家之后该有的端正忠厚,他狡猾得狠, 左右逢源,不肯倒戈任意一方。

这人是指望不上了, 柳望湖只得把目光重新放到倪庚身边。他从五年前, 就在还是少年的倪庚身边安插了人进去, 那时他也没有多大,刚从拓石王城回到大杭京都不足三年。

他虽与郡主同为英烈之后,但连郡主那样的皇亲国戚,刚回来时都在小心翼翼的讨生活, 更无论他了。

柳望湖从小就被掳到了拓石,中原语言与文字皆已生疏,从头学起的过程, 被书院的同龄人嘲笑鄙视。但柳望湖并不难受,相反, 他还很乐见于此。

因为他是带着任务回到的大杭,他早就在艰难的环境中妥协了,收养他训练他的拓石人,让他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爹娘即便为国捐躯,大杭依然保不住他们的孩子,任他们在异国受苦受辱、受折磨的事实。

他为父母感到不值,他怨恨,这种恨在有心人的挑拨下,生根发芽,他主动留起拓石人的头发,穿上他们的服饰,他要与大杭决裂,他要做一个拓石人,做义父的好儿子。

柳望湖在很小的时候,受尽了苦难,然后被从天而降的拓石大将救出苦海,那人敬他父母,替他们不值,还教他武功与兵法,从此他吃得饱,穿得暖,有了家的感觉。

是以,在义父向他提出,将派一支特遣兵直入京都腹地时,他一丝犹豫都没有的应了下来。

再后来,拓石为了把人放回大杭,就当时与大杭协商之事,把释放英烈遗孤一事作为交换条件。大杭答应了,柳望湖得以名正言顺地回去。

郡主是与他同一批回去的,若没有这项任务,郡主怎么可能摊上这样的好事,现在恐怕还在王城里为奴为婢呢。

因为早已背叛,做了细作,柳望湖在书院里被欺负时他才不难受的,这样可以让他没有负罪感,毕竟背叛自己的国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同时也让他更加确定,大杭人不知感恩,他父母的命丢得不值,他受的苦也不值,他这样做没有错。

哪怕事情已过去很多年,想到这段过往,柳望湖还是难以释怀,手下的笔锋脱了缰,写坏了一张纸。

柳望湖把笔放下,慢条斯理地把写坏的纸张团起丢掉,铺就一张新的,换了只笔,重新开始运笔。他不该想这些的,若他初十的行动成功,他极有可能完成义父交给他的任务,逼大杭率先挑起战争。

拓石与大杭如今的局势十分微秒。若论兵马武器的储备,拓石不及大杭,中原大国实力不容小觑。

但大杭也有自己的难处,它所处地貌不好,周边未收复的小国太多了,不是个个都有狼子野心,至少皆是虎视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