菀已走到前面,立刻提着药箱跟上。
几日后,安陆县城中都知道了黄知县升迁,有新知县调任的消息。
进了二月,消息更明确起来,许多人说新任知县竟是从京城来的,还是早一届恩科的状元,来头极大。
一早来拔火罐、做推拿的几人在药铺内聊起来,施菀由严峻做着这些,隔着一道帘子,自己在诊台前坐着写行医手记。
爷爷的习惯,她也继承了。
这时常在县衙门口赶车的刘老二晃了进来,站在那帘子旁,扯着嗓子道:“你们呀,知道个屁!”
刘老二既在县衙附近做事,又好拉闲散闷,没事就在县衙门口一群一伙的聊天,所以总能得到不少官府的消息,听他这样开头,别人就喊道:“那你说说,你知道个啥?”
刘老二说道:“新知县是京官,在京城还是做大官的。”
几人“嚯”了一声:“这我们也知道。”
刘老二不紧不慢道:“人家不是状元,你们就知道个状元,还知道啥呢?人家是榜眼,状元是第一名,榜眼是第二名。”
“那也差不了多少,你能说个我们不知道的吗?”几人说。
刘老二很快回道:“姓陆,年轻,听说才二十多岁。”
一直写着手记的施菀停了下来,看向刘老二。
姓陆的人不少,三年一次恩科,榜眼也不只一个,但姓陆的榜眼似乎不会有很多。
刘老二没注意她的目光,仍对着拔火罐的几人神气道:“新知县再有五天就过来上任了,到时候你们一看就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反正不管年轻的老的,都是一个贪。”一人道。
“笑话,当官不为钱,那和种地有什么区别?”另一人说。
刘老二说:“年纪大的只为钱,年轻的怕是还要在咱安陆讨个小老婆。”
“年老的就不讨?”
一群人说笑起来,施菀收回目光,不知想起什么,出神半晌,随后才低下头,继续写手上的东西。
第25章
几日后,周广祥病愈,进了药铺,施菀便轻松一些。
她与周广祥告了假,去安陆下面的木紫乡寻医。
她在县城内偶然听闻木紫乡有一名老婆婆,擅治黄疸,且不用抓药,用一条鱼便能治愈,堪称神方。
而这治病方法不只她不知道,爷爷的手记、周师父的药方,以及各医书里都不曾提及,所以她要去跑这一趟,不管是以讹传讹,还是真有这样的方子,她都要确认。
找认识的进城卖菜的农人坐了一小段板车路,又走了近一个时辰的小路,便到了木紫乡的石家村。
她进村询问,村口的妇人倒热情,亲自将她带到了那名柳婆婆家。
柳婆婆已有七十高龄,一头白发,正坐在门口削萝卜,似乎是备着菜。
施菀唤她道:“婆婆。”
柳婆婆抬起头,好奇地看着施菀。
妇人说:“这是城里一个大夫,说是来找您问您那治黄疸的神方呢!”
“大夫?女大夫?”柳婆婆意外道。
施菀回道:“我祖上行医,我也没有别的营生,便只得行医了。”
随后施菀说明来意,向婆婆请教治黄疸的方法。
柳婆婆倒爽快道:“听他们胡说,不是普通的鱼,得是乌背鲫鱼……”
“婆婆等一等。”施菀说着立刻拿出随身医箱,从里面取出纸笔,将婆婆前面说的快速记下,随后才问:“然后呢?”
柳婆婆见她如此重视,一个女人,既是大夫,还会写字,心下欢喜,又接着道:“对了,鱼还得是活的,重三四两,不能大不能小,连同那鱼啊肠啊鱼杂啊,还有鱼鳞鱼翅,放在石臼捣烂了,再加一味当门子,三分,再拌匀,把这些一起摊在布上,贴在肚脐眼上,如此过一天,到第二天取下,便能见效了。若是严重的,再接着贴两三剂,到有黄水流出,便好了。”
施菀将药方一一记下。
之前带她的妇人问:“你们城里大夫治不了黄疸?”
施菀解释道:“我平常用的药方是苍耳子、薄荷、木通、绵茵,还需要加酒煎服,比起婆婆的方子来倒复杂一下,且若是碰上小儿孕妇或是其他体虚的人,就过于性烈了,婆婆的方子妥贴。”
柳婆婆这时问她:“施大夫,那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我家孙女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