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既然不知道,又为什么要去。
望着沈惊蛰如有所思的神情,苏盼知道,他这是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
至于自己这番劝说在被听进去后能否被对方认同并改变自己原本的想法,就不在苏盼的考虑范围内了,反正该说的该劝的该提醒的,她都说了,沈惊蛰是个成年人,该有自己的判断。
不管沈惊蛰最后会做什么决定,只要不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合作就可以。
反正等十几年后,香江就会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沈惊蛰真要改国籍,也只能当十几年的外国人——改来改去,还是华国人!
……
随着沈惊蛰想要在京市买房、迁户口的计划进度一点点完成,地面上的积雪也终于是随着惊蛰的一声雷动,而彻底连同冬天一起告别人们。
四月,开学的时间。
苏盼在准备新学期到来的同时,也终于等到了宋玉书口中,那位赵勇军同志的抵京。
赵勇军今年三十多头,个头不算特别高,身形也看不出有多健壮,还长着一张混进人群里就再也认不出来的大众脸,是个极其平凡、普通的人。
但只看他一眼就能知道,这不是个能被小觑的人——
眼神里透着犀利与观察,一看就是当侦察兵的好苗子。
而事实上,他也的确当过几年侦察兵,后来也是因为年龄问题,身体各方面素质比不上新培养出来的年轻侦察兵才转职。
赵勇军在来京之前,就已经和宋玉书通过电话,知道对方已经帮自己找好工作,工作领导就是苏盼的同时,也了解到这几年一直是对方在照顾宋玉书的情况,所以在正式见到苏盼后,赵勇军对苏盼的态度是十分友好,好像是多年好友重逢一样,没有半点尴尬、隔阂。
这倒是让苏盼更多了几分对他为人性格的认识,并对初次见面予以认同。
不过比起对赵勇军本人的关注,苏盼更好奇的,是被他抱在怀里的那个长相和他隐隐有些相似的小男孩:“赵同志,这是您儿子?”
赵勇军摸了摸怀里小子昏昏欲睡的脸,说道:“是,这是我儿子,叫军军,刚过完四岁生日。之前我和孩子他妈工作忙,这小子一直在部队托儿所,这回我退伍,木兰她……就是孩子他妈在部队医院工作,还不能立刻就把工作转到京市这边来,我们也不愿意让孩子继续留在部队,所以就说由我先带着孩子来京市。”
为什么不愿意孩子继续留在部队?肯定是不愿意让孩子听到别人对他见义勇为反遭退伍事情的议论,不愿意孩子受到舆论的影响呗。
看着在赵勇军怀里蔫头耷脑的孩子,宋玉书是心疼坏了,说着就把孩子抱在坐在轮椅上的自己怀里,好让他能待得舒服点。
别人不知道,她还不知道吗。
赵勇军口中的木兰,也就是孩子的妈妈,是当年给赵勇军起了这个名字的老向的孙女,他们都是一批被下放到牛棚的人,交情自然不比其他人。老向的早逝是他们所有活着走出牛棚的人的最大遗憾,尤其是在后来得知老向的儿女也都……只留下了向木兰这唯一的血脉。
后来,向木兰进了部队医院当军医,和同在部队的赵勇军喜结连理的消息,都让他们这群老家伙倍感意外,也感慨缘分。
而现在,被她抱在怀里的军军,既是当年拍着胸脯说要去当兵替他们平反的赵勇军的孩子,也是那个吃糠咽菜还笑眯眯地安慰他们要放宽心,最是乐观的老哥哥老向孙女的孩子,宋玉书怎么能不心疼。
见宋玉书抱着抱着孩子,眼眶还红起来了,苏盼就知道她这是想起了从前的伤心事,生怕她情绪太过激动伤到身体,连忙说道:“孩子岁数小,坐了一路火车肯定是累坏了,还是让他先歇会儿,你们的房间我早就收拾好了,赵同志您先抱着孩子去房间里休息会儿?等一会儿熟饭了我再叫你们起来。”
“是得让孩子好好歇歇。”宋玉书说着,把孩子又递还给了赵勇军,说着又对苏盼说道,“盼啊,你这阵子一直都没闲着,也挺累的,等会别做饭了,让勇军他去国营饭店打包些饭菜回来吃就行了。”
“是啊苏同志,您不用这么客气,我先把这小子抱进屋里让他睡会儿,回来就去国营饭店打包饭菜!”说着,赵勇军略显不好意思地说道,“对了苏同志,我听宋姨说过,您和我的岁数应该差不多,所以您别对我说敬语,叫我小赵就行!”
赵勇军这话倒是没说错,他十6岁那年参军,十多年过去,他今年也才28岁,比起苏盼还要小上一岁呢。
说是53年生人,但生日小,现在也还在28岁范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