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72、番外三(第1/3页)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缙王李恪昭煊赫于青史的功业绝非一蹴而就,他
初登大位,他对外要防备别国趁乱打劫,对内又要清理旧时积弊, 并需使朝局平稳过渡, 还要不动声色为即将展开的新政埋下伏笔
这些事说来简单,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自三月十五登基典仪后, 李恪昭每天都有许多事要忙, 有许多人要见, 几乎只有夜静中宵时才能与岁行云单独相处。
按缙国祖制, 缙王当于金龙殿起居, 而王后则居中宫, 仅每月初一、十五缙王才可留宿中宫, 行夫妻合帐之礼。
李恪昭对此自是嗤之以鼻。
自登基以来, 他大多时都宿
事实上,打从太医确认岁行云有孕后, 李恪昭便没再与她行过合帐礼,最多亲亲抱抱即止。
但他还是可能每夜睡
到了七月, 随着岁行云的肚子一日大过一日,李恪昭索性命人拾出中宫的书房,将金龙殿书房的宽大王座搬过来。
从那时起,李恪昭下朝后若无必须与朝臣们面议的急事,就会让近侍们将堆成小山的奏报简牍抬到此处。
岁行云有孕也做不了旁事,便时常窝进王座中与李恪昭各据一边,帮他看些简单奏报,一是聊做自娱,二是替李恪昭分担些无谓辛苦。
李恪昭对她信任至极,并不管她看什么;而她也从不仗势胡来,帮着看的奏报多是些请安报喜的空泛内容,看完批复个“”就行的那种。
若随手拿到些为国政朝务建言献策、针砭时弊之类的奏报简册,岁行云通常会默默将之放回去,且绝不会
毕竟她上辈子是兵家学子,又是平民出身,对关乎齐家治国的那类学问知之甚少。
但她明白治国不是任何人脑门一拍就能做好的事,因此虽从李恪昭手中得了半枚玺印,却一直非常谨慎地避免擅自动用这至高无上的权力。
七月廿一下午,岁行云照例与李恪昭共同窝
李恪昭正提笔批复着一册奏报,余光瞥见身旁的岁行云有一搭没一搭地轻捶着自己的小腿,便搁下笔,略扶着她侧身靠坐
如今她肚子愈大,身子负担愈重,双腿浮肿是常事。规规矩矩地坐久了,腰疼不说,腿也难受。
这王座够宽阔,岁行云背靠一侧扶手舒展双腿坐
“腿伸直会好些。”他拿了靠背锦垫抵
旁侧一位年长近侍被这幕惊得眼珠子都快落出来,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地低眸垂首。
李恪昭旁若无人,根本没留心那位年长近侍转瞬即逝的震惊。可岁行云却是瞧见的。
她清清嗓子,笑意尴尬地小声道“也没这样娇气。”
李恪昭淡淡睨她一眼,并不说什么,只将她的脚按
近侍们依言执礼,鱼贯而出。那位年长近侍走
书房内只剩夫妻二人,岁行云先前那份尴尬渐渐就没了。
她重新取了一册简牍来,才看没几行,就笑出声来。
“这青山君为何如此热衷于请安问好他封地上无事可管的么从四月到现
因为有孕之顾,岁行云至今没正经见过什么朝臣,但请安折子看多了,大概知道谁是谁。
这青山君名叫云嗣远,祖上本是缙国司马下属弼马官,
云嗣远的高祖娶了位缙公主,云氏便一跃成了外戚王亲,得衮州青山邑为封地,世袭青山君之爵。
衮州偏远,青山邑尤其蛮荒,比当初李恪昭接手前的屏城郡更为不起眼。
因此云氏虽勉强也算外戚王亲,但
自李恪昭登基后,青山君云嗣远也不知
岁行云乐不可支道“我实
李恪昭执笔的手不停,口中敷衍应道“他闲的。”
好嘛,把天聊死你最会了。
岁行云偷偷白他一眼,抿唇敛笑,飞快看完这封毫无实质意义的请安奏报,将它放
“看完了,就是夸你,再问你是否安好,没别的了。记得批复。”
说完,她又另取了一册来。
“嗯。”
李恪昭将手上那册批完的奏折放到一旁,顺手
屡次三番只问君上安好,却不问王后,视王后手中国玺半印为无物乎
岁行云没留心李恪昭的批复,目不转睛盯着手中这册奏报,抿唇憋笑。
这封告状奏报是司金枝状告言官怀磬的。
中旬时,李恪昭做主除了罪臣之后乌榄贱籍,赐婚给司金枝。
因司金枝也是奴籍出身,没世家大户那么多讲究,况且领兵之人难说哪日就要去出生入死,自是有花堪折直须折了。
婚事简单粗放,随意选了最近的吉日,请无咎这媒人帮忙写了一纸婚书后,两人就
司金枝算是戍边之将,虽目前暂留王都,却不必每日上朝。这新婚燕尔的,没羞没臊些也是人之常情,可三日不出门就稍显过分了些。
最过分的是,三日之后,司金枝便带着乌榄
逛了半日就险些买下整条街,乌榄也吓着了,之后几日便恢复之前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