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有驴车去镇子上。
是田秋山特意安排的,让乡亲们把攒下来的山货集中一下,拿到镇子上卖了,换点油盐酱醋什么的。
各家各户都拾了一包,托田秋山捎着。田秋山拿着小本子,谁家包袱里是啥,要换啥东西,一一记下来。
孙梅英要搭车去镇子上,小苗也跟着。
娘俩儿换了一身干净衣裳,就提着篮子出了门。村口停着两辆驴车,装满了东西,还有民兵全副武装地护送着。
“妹子,快上来给你留着空儿呢”
田秋山招呼着,接过篮子,把东西往里挪了挪。孙梅英抱着小苗上了车,倚着车栏杆坐下,屁股底下垫着草垫子。
人都到齐了,货也都装上了。
车把式扬起鞭子,喊了一声“驾”
驴车出了村子,“哒哒哒”地跑起来。
田小苗伸着头,朝外看着。
她好久没出远门了,新鲜得不得了。
山路蜿蜒曲折,一颠一颠的。一会儿功夫,田小苗就睡着了。孙梅英把小苗搂
到了镇子上,人来车往的,很嘈杂。
田小苗醒了,就扒着栏杆好奇地瞅着。
“娘,集上可真热闹啊”
“是啊,卖啥的都有。”
到了邮电所门口,驴车停下了。
“妹子啊,你去办事,俺们
“好咧,俺一会儿就去找你们。”
孙梅英抱着小苗下了车。
邮电所很小,只有一间屋子,一个木质柜台。一位穿着绿色制服的办事员坐
“同志,俺取钱。”孙梅英掏出汇款单,递上去。
办事员核对后,递过来一张单子。
“老乡,
孙梅英
“老乡,一共十万块,你点点。”
办事员递过来一沓纸币,都是五千面额的。
孙梅英接过来,一张一张地数着。随后,用布一层一层地裹好,
出了邮电所,孙梅英松了口气。
“小苗,咱们去集上换东西。”
到了集市上,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热闹非凡。
孙梅英扯着小苗,找到驴车。田秋山正抖搂着一块狐狸皮,大声吆喝着“快来瞧一瞧啊,正宗的火山狐,晚了就没了”
押车的民兵们也忙着换东西,说价钱。
解放后,市面上流通的是人民币,老乡们也使铜板和银元,跟纸票子混着用。还有的图方便,就拿着山货直接换东西,只要谈拢了就行。
孙梅英家没什么山货,就带了一篮子柿饼子。
山里的柿饼子很有名,又甜又软和,嚼起来还筋斗。田小苗见秋山大伯喊得起劲儿,也学着吆喝“柿饼子,柿饼子,又甜又软和,可好吃了”
喊了一阵子,就有人过来询价。
“老乡,多少钱一斤啊”
“一千块一毛钱一斤。”
田小苗伸着手指头,报着价钱。
那人蹲下来,拿起一个柿饼子捏了捏。田小苗见那人二十来岁,穿着中山装,像个公家人,就热情地推销着。
“叔叔,您尝尝,可好吃了”
那人撕下来一块,尝了尝,果然很甜。
“老乡,我全要了。”
“好咧”
一下子包圆了,孙梅英激动得手都
过了秤,一共二十六斤。
那人也不还价,掏出几张纸币递过来。
“老乡,你点点,一共两万六。”
孙梅英接过来,点了点,装
她见人家没带东西,就把篮子给了人家。还叮嘱着“同志,这柿饼子好吃,可一天不能吃太多,小心胀气。”
“哦,谢谢。”那人很客气。
冲着她们摆摆手,就提着篮子走了。
孙梅英很开心。一下子卖了个大价钱,比她预想的好多了。田秋山哈哈笑道“妹子啊,你家小苗可真行啊,都会卖东西了”
“大伯,俺是跟您学的。”
田小苗咧着小嘴。不是她会卖东西,而是运气好。那位叔叔八成
卖了钱,孙梅英扯着小苗去杂货铺。
她换了一壶油和一小包盐。看到有卖文具的,就咬咬牙买了一沓纸、两支铅笔和一块橡皮。
“小苗一支,娘一支,咱们好好学文化。”
正说着,一个小男娃蹿了进来。
他扒着柜台,脆生生地喊着“掌柜的,俺要两支铅笔,一个本子。”
“好咧。”
掌柜的答应一声,递过来两支铅笔,一个本子。
“小娃娃,一共二百块两分钱。”
小男娃接过本子,紧紧攥着。
“掌柜的,您稍等一会儿。”
小男娃扭过脸来,朝铺子外面张望着。田小苗朝人家瞄了瞄,六岁左右,留着锅盖头,虎头虎头脑的,特别好玩。
一会儿功夫,进来了一位穿中山装的青年同志。
“三叔,快给人家钱。”
青年同志付了款,看到孙梅英母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