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5章 心黑(第1/2页)

正月很快就过去,数九连天也数到了七九与八九。
按照往年的惯例,七九的时候,临江县这边的那条大江就已经冰雪消融了,江滩上都不会结冰,完全可以行船,八九的时候燕子都会从南边飞来。
可这一年的七九与八九还
有人前一年不信邪地种下了冬小麦,眼下眼看着已经到了冬小麦
老祖宗说的是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可上一个冬天不只是给小麦盖了三层被啊,那是三天两头就给小麦加被子,哪种小麦能顶得住
冬小麦没种出来,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就开始忧心,并且寄希望于种植其它的粮食。小麦种不出来,高粱总能吧,实
可甭管种什么,都得老天爷开眼,不要再没完没了地下雪啊
老百姓们整天都眼巴巴地看着天上,就盼着那雪能够少一些,最好是连着出许多天的大太阳,把地上的雪都给化上一化,好让他们把种子种到地里头去。
这么一等,就
下雪的次数倒是稍微少了些,但一旬里肯定还是要下一两场雪的,太阳隔三差五出来一次,天气总是灰蒙蒙的。
最让老百姓心寒的是,下雪的次数虽然少了,但天气却没有转暖,冷意依旧直钻骨髓。
夏家庄与李家庄的好些人家索性都放弃种自家的地了,他们安安心心
雪下的次数少了,路自然就没那么难走了,不需要像之前一样每天都得扫雪,往来的游商也渐渐多了。
只是有别于去年那些游商们来买无骨鱼、买锦鲤以及买棉布与棉花时的情况,原先那些游商们穿的都挺简单,只要冻不着,就会量少穿,可今年来的游商却是个个都把自己裹成了球,恨不得将被褥都给裹
夏晚棠听游商们说,那些被富贵人家养
带这些口信儿过来的游商不少,夏晚棠听的时候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没把这些游商的话当回事放
这小冰河期至少也得三年才能过去,她还能
夏晚棠想着,等什么时候吉凶镜显示这一场小冰河期要过去了,到时候她再养殖锦鲤也来得及。
当务之急主要还是养殖肉食鱼类。
无骨鱼名声
而如今,游商们带走的都是冻鱼将活蹦乱跳的鱼儿从鱼塘中捞出来后,放到水桶中蘸一次水,往门口站一遍,再蘸一次水,再往门口站一遍接连来个三四次,鱼儿就会被冻成硬邦邦的冰鱼,好似穿了一条冰衣一般。将穿了冰衣的鱼儿丢到完全放置
因为夕夕渔场连着产出了不少鱼的缘故,夕夕渔场跟着升了好几级,不仅可以再次缩短鱼类养殖时间,而且还解锁了不少新的鱼种。
夏晚棠这次选择的是一种名叫清江鲟的鱼,同样是无刺鱼,只不过同无骨鱼相比,清江鲟的肉质自带一定的咸味,属于半海产,而且清江鲟的肉质要比无骨鱼的肉质略微肥厚一些,更适合炖鱼汤吃。
夕夕农场也跟着升了许多级,夏晚棠为了让自家农场表现得不算太过惊世骇俗,拿出了许多本地人见都没见识过的主食品种,而且还再次囤地,扩大了耕种面积,这样才没有浪费夕夕农场的种植加成。
至于夕夕牧场,夏晚棠有想过专程养殖鸭子与大鹅,毕竟羽绒服的保暖性也远胜于棉衣,可是考虑到羽绒服的制作工艺实
除了冻鱼之外,冻肉也成为了游商们喜欢采买的东西。
这年景不大好,外面冰天雪地,养
像猪这种生物就更不适合养
眼看着家里的囤粮所剩无几,老百姓心中积聚的怨气越来越多,东鲁这边的民风尚好,虽然有民怨,但没闹腾出什么大事来,可紧邻着东鲁的幽州就不一样了,据李淳奕所说,幽州那边已经出现了不止一股民间起义的势力了,那些人说是因为昏君无道才引得上天震怒,唯有打进汴京城,将昏君从龙椅上赶下来,这样才能平息上天的怒火,才能让太阳出来。
李淳奕心有戚戚地说,得亏临江县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没出现什么义军,不然他很可能要像幽州那些赈灾官同僚一样被义军拉去杀头祭天了。
汴京城内高居庙堂之上的那位也心急啊,关键时刻,他想出一个骚操作来你们不是说上天震怒是因为我是昏君那我就找钦天监的人往外放话,说上天震怒是因为刁民作祟,然后再拉出几个义军起势之地的赈灾官来杀头平息民怨,杀鸡儆猴的措施之下,还有几个人有胆闹事
至于这些东西究竟是不是钦天监测算出来的,那不重要,皇帝让钦天监测算出什么结果,钦天监就得测算出什么结果,否则就砍了这一群人的脑袋,换一些有眼力见儿懂得审时度势的人上来当钦天监监正。
汴京城内的朝廷鹰爪出手,以雷霆之势将那些闹事的义军全部处死,再将起势之地的赈灾官全族上下都拉去砍头闹哄哄的幽州很快就冷静下来。
李淳奕同夏晚棠说起这些时,脸色煞白一片,“怎么能这样,因为一个地方闹事,就杀了那么多的人如今人人自危,县衙之地举报成风,但凡有人敢说一些大逆不道的话,立马就会被人举报至县衙,轻者挨板子,重者直接下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