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5章 对答(第1/2页)

三皇子着重查了那两人的履历, 并派人查问了两人
而其中那位韩姓主考官,
故而三皇子推断, 这次状告八成是真的。
况且事情已经闹得这么大了, 必须要给那些联名状告的举子和天下士子一个交代, 于是三皇子便上书建议, 将这两人一并革职。
陆想容却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这么反向推断听起来总觉得有些怪异, 终归还是深挖一下得好。
对于这样错综复杂的案子而言, 查案更加需要证据, 不能通过查出这个人做过很多不好的事情, 不算是好人, 就判断出他们
陆想容对萧攸问道“三皇子可有深入调查就这么判罚可是有什么证据”
萧攸道,如今三皇子已经证实,其中一个人是证据确凿的,只是另一个相对来说有一些模糊。
这个事情萧攸并没有接触, 这些信息还都是他从五皇子那里听过来的。
五皇子的舅舅现
据说三皇子
萧攸原本对三皇子的事情兴趣不大, 既然听他这么说了,便也没有再多问些什么。
倒是陆想容说起了从前父亲遇上的一件事情。
从前他去福建查办盐税案子之时,
陆临原本也以为县令和县丞是相互包庇勾结,但到了后来查证后才知道,其实两人并非一伙儿。
县令的确胆大包天,不但隐瞒朝廷税额还私自扣下了诸多税金。而那县丞是个书呆子,只是受了和县令一伙儿的师爷的蛊惑,以为他们的账本和数字都没有问题,是朝廷钦差想要受贿赂而故意陷害他们,并一直认为自己帮着那县令是
所以很多事情看着如此,实则只是表象,有些人从外头看着似乎是一帮的,但内里未必就是一伙儿的。
萧攸觉得很有道理,但他两个都没有接触到这个案子,这一切也不过只是猜测,事实究竟怎么回事,谁也不好说。
两人也只是这么讨论讨论便过去了,谁都没有把它当回事。
又过了两日,京中传来消息,又有一帮举子对于三皇子的查案和判决十分不满,联名上书为副考官沈大人伸冤。
陆想容原本也以为事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没成想这会儿最终还成了连续剧集。
陆想容越
紧接着,陆想容从五皇子妃口中又听到了进一步消息,副考官沈大人风评不好只是因为脾气有些坏,为官之后六亲不认,不通人情,挡了许多人的财路。
而那些影影绰绰的证据,其中大多是不真实的,还有几条是他的同僚和竞争对手给栽赃。
因为这件事情关乎此次春闱成绩和科考的公平性,从事情爆出至今,受到的关注只多不少。
皇帝看事情越闹越大,老三有些压不住了,没奈何只能再次找到了萧攸,希望由他出面主理此事。
萧攸当即回应建议,朝中人才不少,几位叔叔也各有所长,惠王和誉王都是不错的选择。
哪知皇帝拒不接受萧攸的建议。
作为皇帝,他自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三皇子这事不成了,需要再找一个人去给他拾烂这一摊子,若是下一个接手的人能耐比不得他,这事情就解决不好,反而累赘。
下一个接手的人比三皇子能耐固然是好,但那个人只能是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不能是旁人,若是叫人
皇帝意思坚决,萧攸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
想到这里,他越
三哥这人大聪明没有,小聪明一堆,以前时候从没办过差事,只会纸上谈兵想当然。
为了显得自己比他人更加能耐,他遇到事情后并不喜欢听从有经验的官员建议和劝告,而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心计谋略选择捷径,希望可以出其不意一鸣惊人,但通常连最基本的把事情完成的能力都没有。

萧攸刚开始办差的时候,最先接手的就是刑部。

萧攸只管按着规程办案,该走流程走流程,该找证据找证据,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入了正轨。
这事他要办了也不算什么,只是希望三哥不要再接其他新的什么差事了,否则烂摊子是永远拾不完的。
萧攸查出的结果和陆想容料想中一致,
因为带头联名上书的那两个刺儿头也跟副考官沈大人
但实则沈大人不过是因为脾气坏了一些,不太通晓人情,所以名声不好,但本人还是正直的,并未做过什么有损国家和朝廷的事情。
事情查清后,萧攸便着大理寺和翰林院给沈大人恢复了名誉,萧攸也因为圆满解决这件事情而变得名声大噪。
慈宁宫内,太后听说事情来龙去脉后,只觉得胸膛堵得厉害,一口气没上来,心里头梗得都有些疼。
太后也没想到,三皇子有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耐,最是善于察言观色、洞察人心,却偏偏
前几次的事情没有办好,还可以说是没有多少办差的经验,而这次办案并不是三皇子一个人单打独斗,太后和承恩公府都是出了力气帮了他的,可是三皇子实<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