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九章 募捐(第1/2页)

最新网址:申海波的话让张晓京大为感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说的,第二天上午就风尘仆仆的出现在龙川镇政府。
“张镇长,你的办公条件很朴素啊,绝对的清廉模范。”
申海波看着屋里掉漆的墙面,陈旧的办公设施,揶揄道。
张晓京说:“没办法,镇上的环境比不上市里,村里就更不用说了,要不能让申哥你过来帮忙搞募捐么?”
“帮助孩子重建教学楼是好事,我肯定尽力而为。”
申海波坐到沙发上翘起二郎腿,“说吧,想让我怎么做?”
张晓京说:“很简单,我带你去我们镇上的小学走一走看一看,把他们现状记录下来,由我来写一篇报道,登报发起募捐。”
申海波问:“你们镇上一共有多少小学被评为危房?”
张晓京叹气道:“昨天我调查了一下,出具危房鉴定书的有四所,还有一所虽没经过专业人员鉴定,但一眼就能看出来不能再使用了。”
申海波说:“那需要的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不敢保证登了报纸就能筹到。”
“危房加固不是重新盖楼,应该用不了那么多,总之我们尽力就好,能筹多少算多少。”
张晓京和申海波一拍即合,马不停蹄地赶往韩庄村拍摄记录,这就到了申海波的专业领域。
看着申海波从车上扛出长枪短炮,穿梭在韩庄村小学教学楼不断按下快门,认真的样子犹如约瑟夫·普利策附体,张晓京就知道自己没找错人。
申海波全方位的把危房现状,以及学生们只能挤在一起读书上课的情况记录下来,洋洋洒洒拍了两百多张照片,再从中挑取最具代表性的作为文章配图。
为了使文章更接地气,申海波还采访了韩庄村小学校长、老师、学生,素材到手,剩下的部分就是撰稿了。
张晓京是写材料的秘书出身,申海波更是王牌记者,本以为两个人搭档起来就像卡卡罗特和贝吉塔合体般所向披靡,可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分歧。
张晓京认为,这种公开募捐文章应该写的中规中矩,侧重点放在如何号召企业上。
申海波认为,应该多写农村生活困难,学生求学不易,引起企业家的情感共鸣。
双方争执不下,熬夜各写了一稿,一经过对比后高下立判。
申海波的稿子字字透着真情实感,把募捐写成了散文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在与学生们对话,从内而外的达到共鸣。
而张晓京的就官方许多,什么让我们积极响应、凝聚力量,慷慨解囊,齐献爱心,支持龙川的教育发展事业……通篇读下来有种领导发言稿的感觉。
“到底是术业有专攻啊,海波哥,我对你佩服的无话可说。”
张晓京说,“我是在机关单位待久了,笔风不自觉就向官媒偏移,跟写流水账一样。”
申海波得意洋洋:“写作是门艺术,我还是中作协的会员呢,小伙子,你得好好再练练。”
稿子写完了只是第一步,在我国,个人直接发起公开募捐是受到严格法律限制的,根据《慈善法》规定,只有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依法开展公开募捐活动。
个人如果需为公益目的筹集资金,应通过与合法注册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这些组织按照程法定程序发起和实施募捐。
张晓京的身份很敏感,是一名副镇长,尤其是在与程家斗的水深火热的时期,底下不知道有多少眼睛在盯着他。
最后只能由申海波出面,与一家具有资质的慈善组织合作,以他个人名义在相州晚报上发布文章展开募捐。
申海波是被新华社转发过文章的金牌记者,在微博上也是一名情感博主,从当初烧烤店打人事件就能看出他的影响力不可谓不高。
申海波先回到市里,让张晓京耐心等待消息,一直等到四月中旬,张晓京才看到文章才在相州晚报上发表,而且只占据很小的一个板块,让他又担心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发布后的第二天,张晓京接到了申海波打来的电话,他急忙问道:“怎么样了海波哥,有没有企业捐款?”
“情况不是很乐观。”
申海波叹气道,“慈善组织那边说,目前只收到几个民间组织捐款,什么文联、妇联、青联的,加一块才一万多块钱,别说重新修楼了,购买书本教材都不够啊。”
张晓京心中一凉,相州晚报在相州的影响力按说挺高的,文章也写的煽人泪下,挑不出毛病,怎么就没一家企业愿意捐款?现在的资本家都这么吝啬的么?
“没办法,只能再等等看了。”
张晓京有些沮丧,这就跟新上映的电影一样,首映当天都票房惨淡,又能指望后面出什么成绩?这募捐活动多半是黄了。
这是他第一次因为钱感到这么无力,几个小学的校长,各村的村支书,隔三差五就要打电话来问筹款进展,张晓京只能耐心骗他们说钱很快就能到。
张晓京做过计算,每个镇的小学教学楼危房等级不同,面积不同,单是重新加固加一块就需要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