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且住”
身后传来仓促的脚步声,不用转身,李述都能想象到沈孝仓皇的模样。
前途、权欲、野心、金钱没了官位,一切都没了。他怎么可能不仓皇。
李述停下脚步,却不转身看他,语气十分淡漠,“沈大人还有何事”
来吧,跪地磕头求饶,说自己是猪油蒙了心,不该妄自弹劾公主,顺便再把身后指使的人供出来。
这样或许我能原谅你,保你这身官袍颜色不褪。
蛇打七寸,沈孝这种人,昔年能为了求得一官半职委身来做面首,如今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仕途被毁
身后沉默半响,忽而传来轻微的衣衫窸窣声,接着便是膝盖落
李述勾唇讽笑,这才慢慢转过身去,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
“关于这封弹劾奏章,臣还有话要说。”
李述走了一两步,站
“你倒还算识趣。说罢,是谁指使你写这封奏折的”
沈孝跪着,脊背却非常笔直,他一字一句道,“公主盛名,这奏折确实是有人指使微臣所写,专门针对公主您。”
李述追问道,“是谁”
是二皇子,想借打压她进而打压太子的势力又或是哪个皇子,也想
李述
对自己看不懂的东西,李述向来非常谨慎。越是深的夜,越是容易潜
这背后的深意是什么为什么要找沈孝弹劾自己那人是否知道自己曾召沈孝做过面首可这件事
李述的脑子飞快地思索着,沈孝
“回禀公主,指示臣下弹劾公主的不是别人,正是所有受旱灾影响的关中百姓”
关中百姓
李述愣住了。
饶是李述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此时也弄不清沈孝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她怔了半晌,头一次教别人给弄懵了。
见李述如此反应,沈孝的脸上浮出了一丝微笑,但转瞬即逝。
李述缓过神来,冷道,“沈大人此话何意,本宫竟是不解。这偌大朝廷中,不知哪位官员的外号竟叫做关中百姓”
沈孝道,“公主说笑了。”
“本宫没有说笑”
“噢那便是公主身处高位太久,只知庙堂之高,而不知民间之苦了。”
“沈孝,你到底什么意思”
“下官没别的意思。公主今日召臣本不是为了叙旧,就是想知道臣为何要弹劾您。一个寒门出身的八品小官,做官的第二天怎么就不要命地弹劾当朝最尊贵的公主殿下呢若是没有人指使,臣怎么敢做这种事。”
沈孝还是跪着的,可灯火灼灼,却将他的身影拉的格外高大。
“可从来没有人指使臣。满朝公卿,谁看得上臣一介寒门臣是为了受旱灾所苦的关中百姓来弹劾公主的”
“自去冬起,关中就没有飘过一片雪,落过一滴雨。关中大旱已经持续了半年了,眼看着还要继续。米市上粮价持续上涨,多少关中百姓受苦受饿,您去潼关看看,成片成片的流民已经逃荒了可王公贵族的后院里,却堆满了数不清的粮食。
“公主您是最受陛下恩宠的公主,光是食邑就有一万石。可你有没有拿出一粒米来赈灾”
“天地堂堂,沈孝今日弹劾公主,为的不是私仇,而是关中百姓的公愤”
沈孝深潭一样的眼盯着李述,
李述别过身去,带着几许尴尬微咳了一声,“沈大人可真是天真啊。”她本来想说迂腐的,想了想又觉得这个词不好。
可不是天真么,一腔热血只想为百姓做点实事,也不管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也不管后果是什么。竟然有点傻的可爱。李述倒对他有点欣赏了。
可欣赏归欣赏,关中大旱、粮食短缺,这已经不仅仅是赈灾能解决的事了。今早她刚提出了“以粮代钱”的法子,为的就是把二皇子逼上思路,让太子
李述不再看沈孝,径直往门口走去。
她站
“本宫再奉劝你一句,你一个寒门子弟,能挤进朝堂已是万分不易,以后莫要再做这种傻事了。御史台是个好地方,低调做官,好好做事,总有你熬出头的一天。”
织金牡丹长裙慢慢消失
沈孝慢慢站了起来,倒不急着走,而是转身走向了窗口处。站
沈孝
繁繁灯火映
沈孝微微地,露出极淡的笑容,意味不明。
他回目光,转身离开了包厢,官靴踩
车架
李述叫府门口通明的灯火晃了晃眼,皱眉道,“怎么回事儿,迎接谁呢”
也怪不得她惊讶,平阳公主府里人不多,也就李述和崔进之两个正经主子。再加上李述不好热闹,往日入夜了,府门口只是挂着几盏羊角灯照明,哪儿像今天这么灯火通明的。
门房忙迎上来道“禀公主,这是驸马爷让弄的。听说您今夜有事出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驸马爷怕您回来晚了,专门点的烛火照着路呢。”
李述却皱了皱眉,崔进之什么时候这么关心她了无事献殷勤,莫非太子那头又要让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