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好
这乡人果然没怀疑什么,残次品倒也正常。
乡人又道“针线又卖不了几个钱,顶多卖到更偏远的庄子上,他们手上没钱,只能买些不好用的,可这样你也只能挣个脚力钱啊。”
人家东封村的乡人常卖针线,自然是知道行情的。
纪彬点头“我刚开始做货郎,也没甚本钱,赚些脚力钱就好。”
东封村的人见纪彬说得客气,也就答应带着他回乡,知道他是隔壁纪滦村的之后,对他更没什么顾虑。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县的,戒心也就少了很多。
其实村子也好,庄户也好,还是种田为生,像这种针线买卖也只是农闲的时候做着玩的,毕竟大多数人买针线也珍惜的很,不会常常购买。
纪彬当然了解怎么回事,一个地方的购买力跟财力直接挂等号。
如果换成大点的郡县,那专门做针线买卖就够维持生计,因为有足够多的人买。
他们这种乡村之间,买得起的人就少,自然做这种生意的人也少。
纪彬刚开始做,自然先要了解情况。
至于那乡人说他买些残次品只能赚脚力钱,他也是愿意的。
毕竟还有两天时间就要陪引娘回门。
他先赚些辛苦钱,顺便了解东封村做针线买卖的情况,以后总有挣大钱的时候。
不求回门风风光光,但不能让引娘因为他受委屈。
就算只拿引娘当妹妹对待,这种礼数必须做足。
古代女子生存本就不易,他所能让引娘不因为这些事难受,也是他为数不多能做的了。
纪彬打定主意,要
现
为引娘,也为他的以后。
既来之则安之,总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来到东封村后,乡人把他直接带到铁匠家里,现
铁匠姓刘,看着四十多岁,古代农人的四十多已经老态横生,背也有点驼,他儿子接了他的铁匠活计,一家能补贴点用度,但也好不到哪去。
刘铁匠也只是农闲的时候做一批送过来,他给邑伊县刘老二的价格是完好的绣花针一个铜钱三根,残次品的一个铜板八个。
但这些都是他亲自送到县城。
如今纪彬自己找过来,也就给他一个铜板十个,毕竟这针容易断,实
纪彬仔细看了看,确定没问题,直接买了五百根绣花针,又去村里买了染坏的丝线。
这些东西都没问题,纪彬直接装好,白天赚的一钱银子已经花得七七八八。
刘铁匠见纪彬做事利落,又看天色已晚,干脆道“要不然你
这正合纪彬的意,他本就想留宿。
他以后想跟刘铁匠做长久生意,自然要搞好关系。
纪彬把早就买好的烧饼拿出来给铁匠一家人吃,自己也啃着干粮就些凉水。
这一下就跟刘铁匠关系拉近了很多。
晚上吃过饭,自然是没事闲聊。
纪彬装做无意道“我瞧李老二那边,出个货郎的价格都是一个铜板一根针,竟然能赚那么多吗。”
从刘铁匠这进货一个铜板三根好针,出给货郎们一个铜板一根。
货郎们售价多
货郎还好说,毕竟走街串巷,赚的是个力气活。
但李老二就有点黑了。
说到这刘铁匠果然有点愤慨,但又不能多说,只讲李老二那边,他就给。
纪彬暗暗记下,开口道“回头我这残次品的针卖完了,还能来拿吗”
刘铁匠点头“可以的,只是一个月也能出一百多根,再多卖不出去。”
纪彬当然不介意,这只是他打开销路的第一步而已。
两人不再闲聊,纪彬也回到柴房准备睡觉。
没想到来古代的第二天,自己竟然是
真是世事无常。
不过好
纪彬再醒过来,天也还没亮,这家人已经出来洒洗,准备一天的忙碌。
纪彬随便吃了点干粮,就去更偏远的庄子上卖这些绣花针。
他也不骗人,直接说这些针哪里不好,价格也更低。
一个铜板可以买两个不太好的绣花针,薄利多销,他也不坑人。
果然,偏远的庄户或者村落人家立刻被便宜的绣花针吸引。
而且他们这里远的很,平日里很少有货郎过来,这些便宜针还是很受欢迎的。
纪彬脸上带笑,说话也好听,大家自然愿意跟这样的人做买卖。
只是纪彬带的东西太少,货郎架上只有针线跟几个香囊荷包,买了这些东西就没意思了。
有人忍不住道“你这货郎架也太空了,下次能多带点东西吗”
纪彬又笑“自然可以,下次来的时候,肯定琳琅满目。”
这话说完,不少人觉得纪彬这个小货郎还挺有学问的,竟然会用成语。
这也是纪彬没想到的。
成语对现代人来说基本手到擒来,到了古代则成了有学问的人。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