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京城当官的姜家大郎突然回来了,一时之间人们议论纷纷,碍于他还是整个姜家最出息的人,倒是没人敢当着他的面说,等知道他要去学堂当夫子后就更没人敢说了。
姜父姜母刚开始也想不通,还跑来找女儿哭诉了一通,但姜春莲劝过后姜母又觉得儿子留
这话也就是事情已成定局后安慰自己的话,前途大好的儿子突然来干了秀才的活儿,姜母还是难受的,就是苏父苏母也一度可惜。
不过话说回来,姜信云到了这小小的乡下私塾教书,可算是成了大新闻,也有许多人将孩子送了过来。
姜信云倒没有一棒子打死所有人的说不是苏家庄和姜家村都不,考察过别的地方送来的孩子的资质,合适的姜信云也会下。倒不是说瞧不上不能书的孩子,只是他觉得别的地方过来学堂都太远,折腾孩子也折腾大人,如果不是为了考科举,就近找个学堂就可以了。
苏毅
原本还计划让儿子大些了就送去县里上学的打算也完全改变,准备就
至于县里的铺子,苏泽适没准备靠着那个铺子了,上次来买方子的有人见确实买不了,联系他买蜜饯出去卖。
最终苏家定下的合作伙伴就是福记点心,他打听过了,那是王府世子的私产,跟他们合作比较安全,不管上面的人怎么打架,都牵扯不上他这么个小喽啰。
苏泽适跟家人商量后决定独家供货给福记点心,价格定下,他们卖多少和怎么卖都跟他们没关系,只是福记还要求了他家只能是供货商,不能对外出售。
苏泽适算了一笔账,他们自己能卖出去的数量肯定比不上全国都有店的福记卖的多,他们卖出去的价格肯定高,但给苏家的定价也不低,就是他们准备
福记还说派人上门取货,
还免了他们运出去的功夫,怎么都是划算的。
周县令那两成他也没想回来,对方只要不走就有用处,要是升官了用处就更大了。
结果福记胃口大,他们今年做的全包圆了还不够,苏泽适又跑了两个村果子,赶紧赶慢地又做了一批。
他是个喜欢考虑以后的人,总是想着现
想着想着,原本还想去检查一下今年田里的鱼沟和鱼坑的,又回身进屋了。
小儿子快五个月了,从眼睛都睁不开的小婴儿变成了能学着坐起来的小婴儿了。
苏泽适不偏心,两个孩子他都很喜欢,并且时常告诉家里的人不论是现
不论有多少事情没做,他每天都一定会抽出时间听大儿子跟他分享他的事情,并不觉得儿子幼稚,这只是成长必经的阶段,作为父亲要慢慢扶着他长大,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小儿子还小,陪他的时候也是
从去年冬月开始,周围的村子基本都学了苏家
苏父担心别人学去了今年自家的鱼卖不出去,苏泽适倒是不担心,他还劝苏父说这个法子能让更多的农家人过得更好。
其实苏父苏母也是很善良的人,他们有些私心是人之常情,后来还主动教外村来询问的人怎么做,看着这样的父母,苏泽适觉得现
后半辈子也不求什么了,就等着儿子长大了再说。
再过了两年,苏家索性将肥料方子也献了出去,没想到还得了个“仁义之家”的称号,不是皇上赐的,居周县令说是爱国爱民的俞丞相说的。
苏泽适对这些没什么感觉,历经的世界太多,他对皇权的敬畏并没有那么浓重
,追求功名利禄的心也不重了,所求不过是“安心”二字。
他的表现太过平淡,惹得苏父苏母一度不满,那可是丞相啊,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大的官呢。能得他一句夸赞,苏父将传家宝献出去的心疼似乎都消失了。
看到父母这样激动,已经三十多岁的苏泽适没忍住问了一句,“爹,娘,你们是不是希望我能够当个官给你们挣来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啊”
苏母还高兴,听到这话忍不住拍了儿子一巴掌,“说什么呢,别人给了我们是高兴,你是我生的,我还不知道你,打小就不是书的料,真让你去当大官得吃多少苦啊,我心疼都来不及。”
苏父表示赞同,“我们也不求别的了,你们再给我们生个孙子咱就死而无憾了,咱家从一穷二白到现
苏父只是感叹一下,苏泽适却听得想哭却又庆幸,时间太久,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却
苏瑞长到五岁,正是不懂事淘气的时候,成天都跟
早上苏泽适送哥俩去上学,看到小儿子那个样当时就笑了,这小子指定后悔,苏毅小时候念书的时候还想着逃学去玩呢。
果不其然,下午苏泽适正陪着苏父下棋呢,苏瑞嚎着冲进来,“爹,学堂的夫子打人啊,舅舅还不帮我,哇”状告完了接着嚎。
孩子小,但该了解的苏泽适还是知道的,喊住准备溜走的大儿子,“苏毅,你说,弟弟干什么了夫子打他”
私塾里的夫子都是姜信云亲自把关的,他不喜欢那样死板不知变通的,夫子们肯定不会无缘无故打人。
现<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