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章 前情(第1/2页)

1982年春,刚满18岁的晏旻只身一人离开中国,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他14岁上大学,的是中科大少年班,学的是微电子专业,毕业后公费到it继续深造。
晏旻到波士顿后,由大使馆联系的当地一个华人同胞接待,对方很热情,将他送到学校安顿好才离开,说有困难可以找他。一切都很顺利。
但有个好开头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挑战才刚开始。
刚住下就遇到了麻烦,同宿舍的白人室友是个种族主义者兼反社会主义者,明里暗里欺负来自红色中国的晏旻,他也没法申请调换宿舍。
当时他的语言还没完全过关,身上也没钱,对当地情况又不熟悉。性格使然,也不愿去麻烦华人同胞,真是有口难言,无比苦闷。
蔺征西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他是晏旻
人是社会性动物,喜欢抱团取暖,80年代初出国留学的中国人极其稀少,蔺征西
蔺征西来自宝岛台湾,祖籍山东。虽然10岁就随父母来到美国,依旧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且会写,他的父母很重视他的中文教育。除了正常上学之外,每天还要上中文补习班,就怕他忘了自己的根。
蔺征西16岁考上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就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后又顺利申请到it的hd奖学金,自认为天赋出众。
直到认识14岁上大学的晏旻,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原来天才是真实存
蔺征西帮了晏旻很多很多,帮他找室友出头,邀他一起合租,主动借钱给他,帮他介绍工作,甚至还去学了做饭,给他做中餐,以纾解他的思乡之情。
晏旻刚到美国时,身上只揣了十美元。
倒不是家里真穷得拿不出钱,当时跟他一起出国的留学生情况都差不多,国家刚刚开放,外汇极度匮乏,根本兑换不到美元。
蔺征西的帮助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晏旻
蔺征西之于他,就是寒夜里的那点灯火,既能为他照明,又能给他温暖。
他一度
直到临回国前夕,蔺征西跟他表白,说喜欢他,希望他能留
晏旻是个传统的人,或者说由于晚熟,压根就没考虑过情爱这类事,他怎么也没想到,跟自己朝夕相处了四年多的好友,竟会是这个心思,他们可都是男人啊。
他当时吓得魂魄都快出窍了,慌慌张张拒绝了蔺征西,并且
他离开美国前甚至都没怎么跟蔺征西照面,他以为只要回国了,两人远隔重洋,对方那份不正当的心思应该才会慢慢消散。
回国后,晏旻都没敢给蔺征西写信,不过
蔺征西向他为自己的莽撞道了歉,就只字不提感情方面的事,通篇都是专业相关的话题。
不得不说蔺征西相当会找话题,他俩学的都是电子信息,管研究的具体方向不相同,依旧有很多共同语言。
晏旻回国之后,
他只能从基础的做起,说不苦闷那是假的。
蔺征西带来了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动态,这对他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他没法对他的信视若无睹。
蔺征西一直坚持不懈给他写信,不过晏旻回信的频率差不多是13,对方来三封信,他才能回一封。
蔺征西也不怪他怠慢,保持着一个月至少一封信的频率给他写信,也不知道他哪来那么长久的热情。
他俩就这样联系了下来。
这已经是晏旻回国的第五个年头,蔺征西的信还是保持着那个频率。
此刻晏旻看着手里的信,情绪是极为复杂的。
他没有马上看信,而是将信到了公文包里。
一到下班时间,晏旻就拿起自己的公文包出了办公室,说“下班了”
大家都停下来惊讶地看着他,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老大居然按时下班了
晏旻单身,又是个工作狂,加班是他的常态,甚至有时候还直接住
李庚云关切地问“晏工,你身体好点了吗”
晏旻说“好多了,谢谢没事就早点下班,我先走了。”

今天没加班倒不是原因生病,而是他包里那封来自美国的信,他急于回去看信。
出了门,外面的天已经黑了,北京的冬天就是这样,天黑得早。
路灯昏黄,行人寥寥,冷风一吹,背心都凉了,冬天的日子可不好过,晏旻将衣领抓紧,冲进了夜色中。
晏旻快步疾走,想
晏旻不会做饭,中午吃公司食堂,早晚
这家面摊他常吃,老板
面很快上来了,羊肉面汤清味浓,非常鲜美,面是摊主自己擀的手擀面,很筋道。
晏旻三两口便将面吃进了肚子里,将汤也喝,只觉得胃里和身上都暖洋洋的,他掏出一元钱递给摊主,对方找给他二毛。
从前年物价闯关失败之后,物价就涨上来了,再也没有下去,之前一碗羊肉面五毛,现
晏旻每个月工资九百多元,如果他
除了对电脑要求比较高,晏旻没有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