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忆起往昔,李文武眼中隐隐有泪光闪动。
江南桃李家,曾经何等的风光。
自天启年间,梁启帝还
自此李家书院名震天下,天下文豪隐隐以李家马首是瞻,称一声天下之师也不为过。
但自梁启帝中年而逝,被他宠幸的皇后母族陈家早已是狼子野心,乱象自此而生。
“我们这一支是嫡系。当时朝局很乱,先太皇太后陈氏把持朝局,先帝式微。若非有中直之臣以死相逼,那陈氏都要越俎代庖,称为陈皇了。”
李文武对陈家的厌恶深入骨髓,哪怕先太皇太后身份尊贵,他说起来也是嗤之以鼻。
“后来,先帝隐姓埋名
“当时祖父已经窥见天下乱象,又见先帝心志坚定,聪明温厚,便不顾曾祖阻拦入仕为官。”
李文武低叹了一声。
若没有这番知遇之恩,没有这番宏图报复,如今李家应当还是受人敬仰却也只能对着大梁的未来长吁短叹的书匠人家吧。
先帝没有辜负李老的期望。
他忝为帝师,对先帝悉心教导,又利用李家
终于
他们成功了,但这一切还仅仅只是开始。
那时的朝堂,后人道听途说也能想象到风云之变。
而李文武曾亲眼看过祖父和阿父呕心沥血,对陈贼挥笔诛伐,也对大梁的未来充满期待。
这些,哪怕十年蹉跎,他也不曾有一刻忘怀。
先帝有宏图大志,他整顿吏治,修编法度,扼杀贪污舞弊之风,更要剪除先太后一党。
如此,过了十年,已见成效。
天下初定,就
李文武心里对先帝暴毙之事当然是有些想法的,却不能对他们说,只道“当年为了麻痹仙太后,先帝
“先帝爷驾崩那年,大皇子已有十八岁,其余皇子年纪相差甚大,便是皇后所出的二皇子也才九岁。”
“陈家一党立刻死灰复燃,拥立大皇子为新君,先帝推行的新政从此不了了之。”
“虽然祖父负隅顽抗,但当今不肯听二家之言。圣旨不批,臣下又能如何”
新帝的登基,意味着陈家的起复。
而陈家的反扑,首当其冲要对付的就是李家。
“祖父还
李文武紧紧捏紧拳头,那些人连先帝都敢杀害,毒害祖父更不会手软。
可恨,他身为李家子孙却不能为祖父报仇
而李家阿父当时也是一部尚书,李老太傅尸骨未寒,他便被褫夺官位,打入天牢。
太皇太后口称李家蛊惑天下书生造反,不仅李家书院被抄没,还夺了李家门下许多学生的功名。
陈氏被先帝压制十年,一朝得势,其狠辣更甚从前。
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宁可错杀不肯放过,才逼得人不得不反了他,
“那场大乱我到现
他冷哼了一声,但随即语气就绷紧了,“此事触怒了先太皇太后,他竟下令找不到凶手,就要将所有闹事的官员百姓通通砍杀。”
“当日,午门之前人满为患。那些被抓起来的人里,也有士兵们的家人,谁下得去手可他们不下手,就会被太皇太后勒令同罪。”
“那时,我也
李文武深深吸了一口气,酒意上头,让他说起了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的一段往事。
“我看着一身明黄的太皇太后拉着当今皇上站
他微微闭了闭眼睛。
时隔多年,那一幕仍然历历
那时的李文武也被吓破了胆,可如今想起那根扎
“是当时的禁军统领高将军动的手。”
李文武轻声继续。
“他骑马而来,跳上刑台当众对皇上说,不必找了,屠了陈家满门的就是我他还举刀胁迫皇上,让他下旨放了百姓并承诺永不滥杀这些无辜。”
“圣旨下达后,他
李文斌和张河都抹了眼泪。
他们自小认得高将军,却是才知道他的死是这样惨烈,如何不悲痛。
“也是那一次吓怕了皇上。他应着群臣的要求,放了阿父
李文武苦笑一声,激动过后,他的语气显得有些意兴阑珊。
“不过迫于压力,太后只是将我们一家遣送出京,流放千里。”
“之所以没有派人来暗杀我们,是因为有义士放箭书
所以,他们平安活到了现
李文武低低叹了一声,“本来,我们一家是要流放到更北面的苦寒之地。是祖父的一位老友暗中帮了我们,改换户籍,将我们送来了这里。”
这房子,就是那位老先生夫郎的祖屋。
他们离开京城十年之久,远离朝政,可这些年亲身经历着大梁百姓的苦难,只会对腐坏的朝纲有更清醒的意识。
新政手段强硬早有人心怀不满,而当今皇上可以说就是这部分人中的领头羊。
他一登基,那股刚刚被先帝杀下的歪风立刻反弹
甚至比以前要酷烈更多
他们眼睁睁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