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个广播都要跑去大队大院的年代,电视机无疑是高科技的稀罕物。买回来这天,校家披红挂,全村都来看热闹了。
校嘉华直接把电视机送到校老大家,白恪言爬上房顶,帮忙架好电线,又手把手地教校国伟调试频道。
于是,这个夏天,青河村村民,围着村里第一台电视机,看到了电影英雄儿女,还有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七月底,白恪言和校嘉华再次前往劳动棚,告别父亲白和平,正式离开了青河村。
这天,校家人特意向村长申请,开了出村特批,一路把他们送到太丰县火车站。
来送的人很多,也包括供销社公司的老同事们,校嘉华一一和大家道别。
最后,校嘉华把前几天、还有结婚时拍的照片,都留给校老栓和崔丽芬。她握着老人的手道“爹,娘,上海不远,想我们了就打电话”
“孩子,不用管我们,你们要过好自己的日子。等过年,有时间了,再回家看看”
老两口依依不舍,最后还是狠狠心,把他们送上了离开家乡、奔赴上海的火车。
校嘉华和白恪言回到上海,最高兴的人,莫过于二婶申茗荃。
申茗荃得知,校大宝和小石头也来了,她更加激动,放下电报,就让人拾儿童房,又是买玩具,又是买衣服。
到上海这一天,申茗荃还亲自乘车,去火车站接他们回家。
校大宝
就因为
“二婶,辛苦您亲自来接我们”
校嘉华热情地抱住老太太,白恪言总算明白,原来这是她惯有的打招呼方式。
见到申茗荃,校大宝还有些懵,校嘉华拿眼睛瞪他,意思是刚刚
校大宝立即心领神会,害羞地喊了一声,“二奶奶”
“哎,好孩子”申茗荃笑得合不拢嘴。
申茗荃又去看白恪言怀里的小石头,小天使安安静静地睡着,她的心都快融化了。
回到公馆后,白恪言第二天,就去上海科研所报到了。
到底是参与过
不过后来,白恪言还是婉拒了。一是他刚入职,这么快就分福利,于制度不合。二是申茗荃实
是的,大概是孤单太久,申茗荃和校大宝、小石头不仅相处得很好,简直到了寸步不离的地步。
每天早上,白恪言一去上班,申茗荃就会请帮佣,从隔壁房间抱来孩子,亲自哄他们吃饭、学习,教他们说简单的上海话。
校嘉华不用照顾孩子,一整天无所事事,干脆复习起了英语。她决心要找外贸类的工作,时机未到,她也不着急,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所以,白恪言每天下班回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跑到校嘉华的房间,辅导他的小娇妻学外语了。
不过,校嘉华的基础很好,除了几个专业单词太久不接触,有些生疏了,其他很多语法、句式一点就通,口语甚至比他这个老师还要熟练,令白恪言惊讶赞叹。
做为丈夫,这点当然不能输啊,所以两个小夫妻常常互相背单词,学习到深夜。第二天,他们又顶着黑眼圈,下楼吃早餐。
以至于申茗荃都看不下去,意味深长地暗示、批评白恪言,“笑笑年龄还小,有些方面,你要节制一些啊”
“”白恪言同志,默默背下黑锅。
夫妻俩又学了半个月外语,到了八月底,小石头终于不再怕生,和校大宝一起,进入当地的小学书了。
申茗荃不能天天遛娃了,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又成了早晚的乐事。
九月份,为了庆祝校大宝和小石头
是的,名义上是“聚餐”,实际上,为校嘉华和白恪言再办一场婚礼仪式,一直是申茗荃的心愿。
二叔白和平也非常支持这个决定,他特意从边疆
所以,就有了这次国营饭店的聚餐。
会场非常热闹,但凡
大家不仅喜欢校嘉华,校大宝和小石头
宴会进展到一半,饭店却来了三位不速之客白恪言的外公林正生,母亲林存英、妹妹林静敏。
“外公”白恪言脸色微变。
他下意识上前一步,护
“哥我们又不是来闹场子的”林静敏委屈道。
林存英也有些心塞,她跟
儿子过去几个月,又是立一等功,又是受伤的,好好坏坏都和小媳妇沾边,她这个当母亲的,除了心疼,只能妥协了。
至于外公林正生,因为被隐瞒,错过了白恪言的正式婚礼,他一直觉得很遗憾。可是,当他听说外孙用命换来了一等功后,立即无条件释然了。
孩子好好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啊。
更何况,林正生见过校嘉华,工作上也考察过她,这姑娘机灵能干,谈起外贸生意,连外国人都赞不绝口,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所以,听说外孙要
事实上,林存英一直想与儿子缓和关系,父亲这么一说,她立即放下所有的工作,让林静敏买了三张前往上海的火车票。
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个道理校嘉华自然懂,更何况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