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3章 第23章(第1/2页)

沈霁没想明白李云杳是
李穆“”
谁是你老师了,我还没答应当你老师呢
面对沈霁的厚脸皮,李穆并没有反感,反而十分宽容淡泊。问她“你的文章呢”
“文章呢”沈霁自然而然地扭头问李云杳。
李穆注意到了跟着沈霁一起来的少女,略迟疑“这位是”
“学生未过门的妻子,她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只可惜火候不够,特来向老师请教”沈霁道。
李穆“”
所以到底是指点你还是指点你未过门的妻子啊
李云杳瞥了沈霁一眼,没有反驳她的话,恭谦地上前行礼“小女子见过李中允。”
李穆想着,指点一个人是指点,指点两个人也是指点,左右他闲着,那就都指点一下吧

这是她为今年的“年中考试”所准备的一篇赋,而和眼下占主流的“律赋”略为不同,是较为新鲜和小众的“文赋”。
所谓“律赋”和“文赋”,其实都是“赋”的文体,迄今为止,共
“古赋”
“俳赋”则是受骈文的影响,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以洛神赋为最早的“俳赋”,特点是对仗工整严格;
“律赋”顾名思义便是要求声律对偶的赋,它与律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它
它自初唐时期出现,之后
李穆认为,尤其是五代以来,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颂的好文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而这也是他极力想改正的。
至于“文赋”,它的出现其实与中唐时期一些文士
最开始接近“文赋”这种形式的是脍炙人口的阿房宫赋,如今也有不少人写的辞赋文体开始向“文赋”靠拢。
李云杳这篇“文赋”写得正合李穆的心意,它以表达抒
李穆不知道她的忧虑从何而来,便开门见山地问了出来,李云杳却是不知如何作答。
一直都听不懂两人说话的沈霁抓了抓后脑勺,插话道“老师觉得她的文章如何”
李穆已经没空去计较她的称呼问题了,回答道“很好。”
沈霁又问“若是让老师权知贡举,这篇赋,是否合格”
李穆斟酌道“单以这篇赋来说,合格。”
沈霁道“那老师知道她为何忧愁了吗”
李穆愣住了,李云杳也有些诧异地看向沈霁。
过了会儿,李穆才惋惜地放下这篇文章。
他已经明白了李云杳的忧愁,空有一身才华,却因女子之身而无缘科举之路,怎能不遗憾
忽然,他瞥见了一旁的沈霁一眼,想起这家伙可以参加科举,只可惜从刚才的行为里便看出“他”其实并没有什么才华,一切都还需从头教起。
想到这儿,他便对沈霁说道“既然今日说到了赋,那么我们正好可以从赋开始教起”
沈霁“”
她不是过来进行抢救性文章保护的吗为什么老师突然就开启了教学模式
沈霁被李穆拉去打基础,基础牢固的李云杳则被允许借了一卷李穆之师王昭素赠予他的易论来看。
系统问李云杳“有人抢了夫子的活,夫子不
“这又何妨,让李中允先给她打好基础,婚后我再替她巩固基础。”
沈霁的科举之路才开始,她不必急于这一时。
沈霁离开李穆家时,满脑子都是“赋”跟“楚辞”的关系、辞赋的来源等。李云杳还告诉她,这些知识点只是科举考试题海中的沧海一粟,她若想达到能去考进士的水平,还得好几年。
“你若想放弃,可以趁早。”
李云杳不仅没有劝她坚持,反而劝她放弃。
叛逆的沈霁被她用激将法一激,立马道“我答应了的事情就会说到做到,才不会轻易放弃呢”
李云杳勾了勾唇角,也没再管她,捧着自己刚借到的书,美滋滋地看了起来。
沈霁伸长脖子看了眼,
她虽然知道每年的八月都有一大群人去参加解试,来年的二月又去参加省试,但是具体的考试事宜,她并不了解。
李云杳诧异她终于开始关心起这件事,
沈霁点头,跟她无关的考试内容,她才不想了解呢
“进士科考试又得从地方的解试开始,每年的七月齐聚当地州府的考试地点,八月正式开考,考中者为解举人,于十一月到达开封备考,并且于次年的二月进贡院参加省试,及格者为进士及第。进士科的内容有诗、赋各一首,杂文即论两首,还得帖经二十帖、墨义五道、对策一道。”2
经过刚才李穆的教导,沈霁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赋”,“诗”她也很了解,然而杂文、论是啥,对策又是啥
她不懂就问,李云杳顿了下,解释道“杂文也就是论,往往会从经书或史书中出一题,让你根据此题
沈霁一脸惊喜“我知道,这就是我娘说的议论文”
李云杳“”
阎舒还问她是如何
若不是她也接触过那个世界,她或许并不会<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