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庄是直隶省内一个大村镇,地处交通要道,离京城只有十几里官路。
因为京城乃天子脚下,守备森严,进一次城要登记身份、搜身检查,极费功夫。寻常百姓轻易不想进京,平日里缺个柴盐布帛,都聚到这里赶集。
这日恰好逢场,郑家庄街面上热闹非凡。
“大生棉布,又暖又厚;十斤白米,即可换走”
“大生棉布,又暖又厚;十斤白米,即可换走”
年轻的货郎担着挑子走
“噗这就是珍主子给张謇写的广告词”路边停靠的马车边,小梳子满脸惊恐,忍不住往糊着青纱的窗子里瞅了瞅。
虽然他是个大字不识的太监,不懂什么的诗呀词的,但跟
开始听说为了支持张謇的辛苦劳动,娘娘特意给他写了一句宣传推广用语,小梳子还以为不是“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均温复轻”这样以质感取胜的,就是“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这样以意境取胜的。
即便是媚俗一点,写实一点,敷衍一点,也该有“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琦”这样的水平啊。
“大生棉布,又暖又厚”是什么鬼啊就是让景仁宫的鹦鹉来写,都比这个强百倍吧
车上,载湉亦是一副似笑非笑、欲言犹止的表情。他低头凝视着手里的茶杯,像是那碧绿的茶汤里马上要开出朵花儿来似的。
“想笑就笑出来吧。”
“没有啊,有什么好笑”载湉试图抬头做无辜状,可是脸上鼓起来的苹果肌出卖了他。
‵′︵┻━┻笑笑笑就知道笑你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学问吗若桐
大生是纱厂的名字,凝聚品牌意识、塑造品牌价值,是广告的灵魂好么
产品宣
旧社会中,货郎是连接城市和广大乡村的楔子,也是商业文明渗透进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她选择这个职业作为销售切入点,看似容易,其实融合了后世一百年来无数历史与社会学家的心血好么
赶集的百姓们完全不能体会小皇帝纠结的笑点,反而觉得今天货郎口中的吆喝格外新鲜,纷纷围上来看热闹“这啥布啊,让我瞅瞅。”
“哟,还真挺厚实。”
“分量足,颜色也挺正。”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却迟迟没有人下手。好半天才出来一个穿着花布衫子的妇人,她身上衣裳是八成新的厚实棉布,挽篮子的胳膊上还戴着两个细细的黄铜镯子。
“怎么换啊,我没有白米,鸡蛋行么”
货郎露出八颗牙的微笑“行的嘞,二十个鸡蛋一尺布,您要多少,我给裁多少。”
那妇人将信将疑地数了二十个鸡蛋“先裁上一尺,我做点鞋袜。”
货郎接过鸡蛋放进铺着稻草的箩筐里,立马拿尺子比了用裁布刀一划拉“您瞧好了,童叟无欺的”
“真的裁碎了”众人哗然,纷纷涌上去“我买,我买”
载湉趴
“谁不想要整的,买布难道不花钱么”若桐打趣他,“何不食肉糜”
这个时候乡下人想扯点布做衣服极其不易,一来纺织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二来,整布的价格比散布要高,商家不愿意将珍贵的布匹裁开了卖,寻常百姓自然负担不起;三来,务农为生的村民想要买布,就得先把农产品换成铜钱,再用铜钱买布,既麻烦又容易吃亏折价。
这货郎卖的布,居然把三个问题全都解决了大伙儿当然乐翻了天。
“我换我换,五尺布,多少个鸡蛋”
“兄弟你看,用俺的大枣换中不”
“有大红的没有我兄弟家要嫁闺女。”
“我这鸡很肥的,能多换两尺不”
货郎顿时被嘈杂的人群淹没,小刀几乎是不停地划拉着,原本压弯了挑子的十几匹布,很快就踪影全无。闻讯赶来的买主却还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最后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传来货郎绝望的哀嚎“没有了,真的没有了,一寸也没有了”
载湉点头赞许“效果不错。但也就十几匹布而已,为了陪你出来看这个,咱们可耽搁了一个多时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条街上只有几百居民,就买了十几匹布。京城有一百二十万人,得卖多少,整个中国四亿人又是多大的市场”
二人正说着,忽然有个衣衫褴褛的老婆婆拄着拐飞快走来“等,等等,你下次还来么这是我自家晒的金银花,能换么”她说着扯过身后的背篓,枯瘦的手战战巍巍地捧出一点干巴巴的金银花。
货郎不由为难“老人家,这也不是我的布,人家卖的人不草药啊。”
“啊,这样啊你能不能帮我跟主人家说说。马上要入冬了,孩子们的衣裳都没着落呢。这,这是少了点。我家里还有,我这就拿来你瞧。”
载湉眨眨眼,放下了帘子。
“怎么,不忍心啦”
载湉负手长叹“朝廷岁入白银一亿两,比康乾盛世的时候还多上一倍,结果不是赔了洋人,就是肥了贪官,还有修了园子,百姓的日子却过得这样艰难。那帮文人还天天吹什么同同治光光绪中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