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27、终章(第2/3页)

比那等整日将忠君为国的大臣,好上太多。”
圣上说的这点,太子是信的,毕竟林如海是那种担心女儿去了南边过得不好,扔下京中的高官厚禄就要走人的大臣,半点也不曾作秀的。
“早前父皇的太傅也是这般,不愿随葬,不愿留京,就这么走了。”圣上又对太子道,“伺候笔墨,朕要拟旨。”
于是林瑾还未向朝廷请丧,就得了圣上的旨意,命他回乡给父母守孝,待效期满后务必归京,若将来有朝日登上大宝,便拜林瑾为太子太傅。
原本林家
只是这份旨意,却是表明了皇家的态度。
“皇兄如此急忙下旨,是怕舅兄去了江南就不回吗”敬王知晓此事,也觉圣上太过急切了。
“却是我兄长的做派。”黛玉点头道,“说来旁人必定不信,我父兄原本是无心官场的,为了安身立命,不得不入官场罢了。”
敬王看着黛玉,整个人也是瘦的厉害,心疼道。“我自然是知道的,这世间,就无人可以真正无忧无虑的活着。”
只是他希望能让黛玉少些忧愁。
只听敬王又道,“我已是同宫中递了折子,讨了江南那块地,咱们家道送了岳父岳母的灵柩回江南吧”
朝中给敬王江南做封地这事儿,也有那么两个大臣反对,但是多数人只闷声不说话。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敬王人家早前
所以江南再合适不过,刚好敬王妃也可以送了父母回乡孝,又是富贵安乐之乡。
把这么个王爷放到江南听曲子,和放到北边去屯兵造反,只要人不傻,都会选。
黛玉才弄好的书阁还自己忙不开身主持,便叫怡和公主接了班。
这世间也不只有大人才知别离的伤感,对于孩童更甚。毕竟孩子总也要跟
对于林家三位小爷,还有敬王府上那位刚能说话的遥哥,几人就算去到江南,多半也还
而对于怡和公主府里的齐哥和宫中的二皇孙而言,
年纪与林小弟差不多大的齐哥,自从知晓他们要南下的消息,就差每日上演次执手相看泪眼了。
二皇孙随着太子来林家吊唁过次,只见林家三兄弟眼睛红红的,溜烟跪坐
等到林家和敬王府启程离京那日,还是和齐哥道去送了人。
“你们去了南边,要记得给我写信,我再学了字,也会给你们写,有好东西也要寄给我”年纪小的好处,大约就是哭笑随心。
相比于抽抽噎噎的齐哥,二皇孙显得很是稳重,毕竟将来,他许是要独自人,坐
怡和公主却是最不伤感,离了京城,黛玉自有她的逍遥,正如黛玉所言,人事有代谢,林大人和林夫人终有日会离开人世,他们毕身所劳,只图子女能
黛玉要做的,便是好生过自己的日子,去了江南,离了京城的纷扰,这样的生活,怡和公主想想就觉得羡慕。
然而黛玉也不只顾着逍遥,她前脚刚动身,随后庄子里的探春便得了信,预备带着庄子上的老小,也往江南去。
当下敬王府的势力已然往江南而去,虽然她们庄子的女子能自给自足,但少了庇护,谁都不能保证露了风声,不会有人来寻麻烦,探春贯谨慎,自是不敢多留。
敬王早知黛玉
林家扶灵往江南走,因林如海素来颇有官声,路也有百姓和商户祭奠,等到了姑苏,大小商户更是倾城相迎。
“不想老泰山,
毕竟林如海离了江南已是二十余年了。
黛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只要你好生做官,不苛捐杂税,行事公正,商户也好,百姓也罢,便会感恩戴德了。”
“那我将来便也做个按规矩办事的王爷。”敬王笑笑,向黛玉伸出了手,扶着她下了船。
不懂事的遥哥儿伏
林如海和贾敏安葬之后,林家便闭门谢客,开始守孝,敬王府也是般无二。
江南的生活又归于平寂,只有人说,好似见过林家大人带了孩子去扬州代给先太傅上香。又有人说,那是敬王殿下和敬王。
唯不同的就是,
三年之后,才登基的新皇就拍了钦差来江南请林大人入京做太傅。据说那钦差按品大妆找到林大人给他传旨的时候,林大人正领着群孩子
这三年间,做正事反而是林家夫人和敬王妃。林家夫人的绣坊名声最大,什么新奇花样的布料和图样都出
而敬王妃才是最了不得的,建了个地方专门做女子学堂,自己掏钱揽散落民间的奇书,领着学子们编书造册,
钦差大臣战战兢兢,吃了林大人和敬王捉的鱼,这气氛实
“大人你不要嫌刺多,这条是我捉的”
敬王府那位小世子热心极了,又往他碗里放了条鱼,确切说来,应当是鱼苗。
万幸
而后却是林家北上进京,敬王无召依旧跟着王妃每日
毕竟王妃有钱,他这王爷也跟着沾光。
风云变幻,又是番世事浮沉,日子也还算安稳,只是人们都道林家的单传应
不过敬王却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