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章(第1/2页)


等徐衍走后,郑媛斋冷声和长宜说“你可不要多想了,四爷可不是你这种人就能妄想的。”
长宜懒得和她争执,转过身和沈谨安说话,郑媛斋见长宜不搭理她,冷哼了一声,带着丫头婆子去找郑夫人了。
沈谨安不过比长宜大了三岁,长宜没有兄长,自幼就把沈谨安当成了亲哥哥,两人的关系一向很亲近。
回到东偏院,沈谨安倒了一盏茶递给长宜,问道“你认得徐师叔”
长宜便把徐家长房搬到柏树胡同和傅家祖宅比邻而居的事情又说了一遍,沈谨安点了点头道“原来是这样,我说师叔怎的待你这样亲近。”
长宜并不这样觉得,徐衍待谁一向都很温和。
沈谨安把从国子监带回来的书放到博古架上,问长宜最近如何,说到傅仲儒去年冬天升了保定府同知的事,最后才问了一嘴“薛姨娘没有耍什么花招欺负妹妹吧”
当初薛细蕊投奔沈氏,后来却成了薛姨娘,这里面的腌拶事沈谨安也是有所耳闻的,后来姑母没了,他一直担心表妹受了欺负。
长宜笑了笑道“她哪里能欺负了我,再不济我也顶着个嫡长女的名头,她不敢对我怎么样的。”
“这就好。”沈谨安这才放下心来。
晚上梁氏叫人
他们二人失去的都是至亲,长宜看见舅舅落泪,也忍不住哭了出来,过了好一会长宜才忍住了,沈褚深深地叹了一口,认真的端详着面前的外甥女许久。
长宜生得和沈氏很像,尤其眉眼,像是和沈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让沈褚不由得想起旧时,父母皆走的早,就留下他和妹妹相依为命,妹妹那时候才不过十一二岁,一边操持府中的家务,还要供他书,后来他考中进士,族中的婶娘也为妹妹定下和傅家的亲事。
他曾
薛姨娘是他们沈家的远亲,妹妹只能打碎了牙和血往肚子里咽,若是早知如此,他就是再拖上妹妹几年,也不愿意她嫁给这样一个人。

回到正房,沈褚跟梁氏提及长宜的亲事“你上次说阿慈给长宜相看了一门亲事,可打听过那人家如何”
梁氏刚刚卸了妆,冷不丁听丈夫这样一说,愣了一下,缓过神道“你说的可是保定府程家”
“那程大人
沈褚接过茶盅,用茶盖拨了拨浮叶,轻啜道“我要亲自把把关,不能再把长宜推到火坑里去。”
梁氏知道这是
“这倒是个法子。”沈褚听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放下茶盅道“咱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若是那程家不行,岂不误了长宜,还要劳夫人为长宜多相看几个。”
梁氏膝下无女,本就喜欢这个外甥女,沈慈病逝后,她就更怜惜长宜了,也早有为她打算,只是如今长宜
二日一早,长宜去正房给梁氏请安,
两人一同进了西次间,梁氏正坐
长宜倒是想去护国寺进香,她
护国寺是皇家寺庙,香火十分旺盛,到了那里的时候,山门已经大开,门口停了不少达官贵人的马车。长宜
沈谨安等
长宜
路过棋盘街的时候,沈谨安让马车停了下来,跟长宜说“这里有一家书肆,经常出一些时事策论,我下去看一看。”
长宜知道沈谨安要参加今年的秋闱,寒窗苦多年
沈谨安躬身下了马车,掀开帘子问道“表妹可有什么要买的”
长宜想了想道“表哥若是看到写得好的字帖,也给我带两本吧。”
沈谨安这才去了,长宜打开车窗往外看去,见街道两旁的商铺已经大开,茶肆、酒楼、干果铺子一家挨着一家,门牌楼前面都挂着各色各样的招揽生意的锦旗,沿街还有不少小摊贩
这时候一辆马车缓缓从大明门出来,沿着棋盘街往三官庙的方向过去了,长宜托着脸颊只顾看外面的行人,并没有注意到这辆马车。
沈谨安想着长宜还
重泽酒楼是京城所开的第十二家酒楼,
车夫把马车停
长宜这会子还不觉得饿,只要了一碗糖蒸酥酪,坐
沈谨安见长宜好奇,指着近处的一排直房道“这里就是翰林院。”天下多少学子向往的地方,长宜不由多看了几眼,听沈谨安一一说“再往西些,就是六部办公的地方,过了千步廊,便是都督府了”
他话音未落,却听得外面传来一阵声音“徐兄,虽说你这一去有些时间不能回京,但翰林院的事还得多劳您看着些。”
再接着便是熟悉的温和低沉的声音“宣府离京城也不过日的路程,若是觉得哪里有不妥之处,你写信便是。”
长宜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过去,见不远处的屏风后面走过来四五人,其中一人正是昨日
长宜从未见过这样的徐衍,正想着要不要出去打声招呼,沈谨安却已经起身出去了,长宜亦只得跟上去。
听到动静,徐衍抬眸朝雅间的方向看了一眼,沈谨安上前行了一礼,徐衍朝他点了点头,目光一转落
他这几次见到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