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章 转折开始(第1/2页)

“儿子们与父亲大人一样,愿与高阳共存亡!”
几个字掷地有声,孙承宗干涸的老眼有点湿润了,他一直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宽仁有余而坚毅不足,却没想到还有如此刚强的一面。父子两个都不是矫情的人,既然决定了阖家守城,便开始将话题转换到如何守城上。
“大郎虽然远
孙鉁眼眶红了,此前修墙已经变卖了不少田地,都是上好的水田,如今又要变卖产业,可见
“那个李信水泥做的如何了?”
该交代商议的说了个七七八八,孙承宗便想起了今日奇遇的那个年轻人。此人身上可谓是疑点重重,但他用人向来只重能力,
“依孩儿看,这李信对火铳比较感兴趣,问了很多问题。”
孙承宗眼皮一挑,对这玩意感兴趣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造反的贼寇,另一种就是心忧天下的壮士。不过,能懂火器重要性的天下贼寇恐怕百万中无一。
第二日正午,县库大院里,高阳城内的头面人物几乎都到齐了,大家都听说孙阁老找到了一个怪人,做出能代替夯土和墙砖修成墙的东西,都眼巴巴的等着看稀奇。不过,已经日头过了午县库的黑漆大门还紧紧的关着,人们等的有点不耐烦,有好事的趴
突然,大门从里面被毫无征兆的打开,一个衣衫破烂的年轻汉子站
“让诸位久等了,请里面来参观吧!”
这个年轻汉子正是李信,众人一拥进了院子看到阁老等一干要人早就已经坐
李信来到泥池前提起木桶,灌满泥浆一桶桶灌向木板钉制成的方柱中。大家都
看材质倒好像是石头,可又觉得不像石头。孙承宗来到近前用手摸了摸,已经可以感觉到方柱的强度,但似乎还不够坚硬。
“这便是刚才那水泥灌注而成?”他只是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李信刚才表演的意思。
“正是,这便是由水泥、竹筋、碎石混合凝固而成的竹筋混凝土!”
这个时代抛开原材料的匮乏不说,冶铁工艺也很难大规模制作钢筋。李信前世
“这种混凝土方便
雷县令煞有其事的围着方柱转了一圈,还用手指使劲戳了戳,但显然是被粗糙的表面弄疼了,呲牙咧嘴。
“这东西能筑城?好像不是很硬嘛!”
但话音刚落便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此泥当真奇物啊!有了这水泥几千人要数月才能夯实的土基旦夕便可筑成。”李信循声看去,人群中挤出一位绿袍大胡子的中年男子。他也认得,此人是高阳典史鲁之藩。只见鲁典史冲孙承宗深施一礼,兴奋道:“今日真乃吉日,可喜可贺。高阳有了此物一定会守的铁桶一般,就算城墙有破损之处,立即使用此泥浇灌修补,旦夕间又可恢复旧观……”
说到此处,鲁典史好像想到了什么,急切问道:“不知此物原料都是何物?”
“粘土、生石灰、石膏……”
还没等李信介绍完,鲁典史长舒一口气。
“太好了,都是寻常可见的物什。阁部、县尊,之藩建议立刻使用此物筑墙,加高到三丈再拓宽敌楼。”
李信却
“城,城北来了大股流贼,巡检下令关了城门……”
流贼?不可能啊,高阳已经临近京师,大股流贼基本都被朝廷军队压制
孙承宗命人前去打探,很快便得知了这群人的来历,竟是京畿几县逃难过来的难民。雷县令坚决反对放难民进城,孙承宗也感到为难,谁知难民们并不愿进城,而是继续向南逃。
警报解除,孙承宗来到难民队伍里拉住一个百姓,“此地没有鞑子为何还要向南?”那难民却说:“涿州都被围死了,保定府就是下一个涿州,到邻省山东去心里头才踏实。”
原来如此,随行几个人的脸色都变得很难看,百姓们已经对朝廷
鞑子的味道越来越近,城内人心比之几天前相比,开始变得惶惶然,这次遭遇流民的突
李信也很紧张,到了现
还有一件事让李信感到头疼,就是那鲁典史像膏药一样粘住了他,非让他加高城墙不可。李信无奈之下便耐心的向他解说,关于改造城墙的详细计划,以及城墙改造后的功能,再与加高城墙进行对比,让他鲁典史自己判断孰优孰劣。
鲁典史琢磨一番之后,才心有不甘的点头承认李信的方案更高明,但还是赖
仅用三天时间的准备,水泥便开始进入大规模投产阶段,到处都
这几天时间,县衙的鲁典史对李信左右不离,李信也没闲着,他通过改变各种物质的搀兑比例来控制水泥的凝结时间。很快,鲁典史
“李总办,为何石膏的分量始终
鲁典史心眼里其实是存了监工的念头,筑城乃是军国大事,县令不作为,他一介典史虽然不入流但也是朝廷亲任的命官,所以必须要负起这个责任来。但几天下来,他便
所以,最初的防备态度
“石膏的多少可以决定水泥的初凝时间。”
“哦?还有这么一说,水泥凝结越快不是越好吗?如何还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