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三章 秘密武器

侧翼袭扰骑射本就是满人的看家本领,鄂尔泰也不例外,这一套早就烂熟于心。百人马队

随即,鄂尔泰恍然。早就听闻南人善于守城,而拙于野战,只是没想到竟然悬殊到如此境地。
看到自己的对手是眼前这个德行,鄂尔泰一阵冷笑,阿克济阿几次败
“所有人准备!”
鄂尔泰第一个将早已搭
爆炸声接二连三,鄂尔泰紧扣马鞍,生怕马惊之后将自己掀翻

鄂尔泰命很大,
山坡上的鳌拜将西城外那惨烈的一幕看了个清清楚楚,他与鄂尔泰等人相比,对此有着不同的认知。鄂尔泰与他的马队都认为这是南人的大炮,而鳌拜却清清楚楚的看见,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炮,爆炸似乎是
这又是什么秘密武器?鳌拜此刻觉得自己还是轻视了孙承宗这位大明朝的善守之臣。区区千把人就来攻击有他坐镇的城池,虽然是弹丸小城,是不是有些过于孟浪了呢!
清军的攻击因为高阳城出现的秘密武器而不得不终止,鳌拜召集了几名安然逃回军营的士兵仔细询问了当时的情形,种种描述汇集
“地雷?好名字!李教**是能给本官惊喜!”
鲁之藩
所以,鲁之藩的兴奋不但是因为看到了他的杀伤力,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地雷这种武器对敌人无时不刻不存
“此物虽好,可原材料毕竟不如水泥那般随处可见,燧石以及作为主要原料的铁都非常稀缺!”
木头架子上摆放着半成品的地雷,鲁之藩随手捧起一颗抽出作为引信的竹管,只见竹管通体都被蜡封住,随即又转身看向李信。
“这便是引信?”
李信点头道:“正是!”
“燧石不可以用其他东西替代吗?”
“当然可以,陶罐,实罐可以替代这铁疙瘩,燧石却是没有更加容易得到的东西来替代!”
李信前世作为狂热的军史爱好者,自然从各种论坛帖子中知道了不止一种引信的制作方法,只有燧石是
原理不难,但
李信的话让鲁之藩大失所望,叹口气又道:“事关高阳生死,不管难度多大,都得克服,本官这就回去动员全城百姓捐铁捐物。”随即又冲老铁工抱拳一礼。“这里就拜托老汉全力施为,总要
老铁工一双浑浊的老眼闪烁着激动。“大人都说这高阳城生死着落
第二天,鞑子并没有再次攻城,其军营里也出奇的平静。鲁之藩趁此机会带着人连夜
于是从第三天开始,大批的民壮开始出城施工。此前鞑子防火烧了一些木料,但火着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损失并不大。除去表面碳化的一些木料,大多数都完好无损,大伙干劲十足,水泥石料灌注的进度竟比预期提前搞的七七八八了。与此同时,每天轮流派出一支千人队
又是一连三天高阳城都平安无事,城外的鞑子安静的有点过分。李信开始狐疑,鳌拜此人绝不是无勇无谋之辈,一连三天按兵不动,绝不会是惧怕,或者束手无策,他下一步棋究竟要怎么走呢?李信对此一无所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中如吊桶般七上八下,这种忐忑的感觉愈

“明日县衙准备正式给民壮授名,家父特地令孙某来征询李小兄可有其他意见。”
这果真是个好消息,一旦民壮有了正式的名分,战死受伤的抚恤都会有相应的制度跟进,由此也可以为他们省去一份后顾之忧。
李信此前曾详细了解了一下明代的兵制。
但募兵制不同,兵员不入军籍来去自由,这就为良家子从军大开了方便之门。即便大战之后无法因功得官,大不了继续回家种地。正是有了基于以上的两点认识,李信才提出了让这支民壮队伍正式改组为高阳军的建议。
“阁部可有了章程?”
李信先是见礼,然后不答反问,这件事关乎的问题太多,非有分量有担当的人不能一肩挑起来,恰恰孙承宗这两点都符合。
“自是按朝廷体制一一落实,其他的只等大战之后再向朝廷报备!”
不愧是孙承宗,好大魄力,李信心中暗赞。所谓报备无非是向朝廷请准将临时的差遣转为正式,可不要小瞧了这数千民壮的规模,一旦按照朝廷的体制计算下来,正七品的把总,正六品的千总等等武官也有十数人。
忽然有皂隶急急赶来报信:“李教习,典史大人请您去西城。”
李信眉毛一挑,一种不详的预感油然而生。
“可是敌袭?”
皂隶语气迟疑。
“像也不像,教习去了一看便知!”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