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一章 顺应潮流(第5/10页)

面看看,我看谁的胆子这么大!”
李莲英急忙起身,小心地扶起太后走到外面。
一见太后走出来,跪着的人更加放声大哭起来。头磕得也像雨打沙滩,乱响一片。
慈禧太后说:“你们都把头抬起来吧。有话好好说,不要动不动就哭。传出去,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
众王大臣一听这话,马上都抬起了头,泪眼巴巴地望着太后。
慈禧太后从头看到尾,见
慈禧太后脸一沉,用鼻子哼了一哼,转身走了回去。
王公大臣们不知慈禧太后胡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又不敢问,只好相互看看,默默地站起身,悄悄地散了。
慈禧太后进屋,未及落座,便气呼呼地高喊一声:“传醇亲王进宫议事。”
时候不大,醇王便如飞般地跑进宫来,还未及给慈禧太后请安,慈禧太后已当头喝道:“你当的好王爷!我这里闹翻了天,你却猫起来躲清净!你到底想干什么呀?”
醇王一脸雾水,慌忙翻身跪倒,一边磕头,一边拖着哭腔说:“奴才惹太后生气了!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慈禧太后冷丁又问一句:“你到底听没听清我
醇王忙道:“请太后明示。”
慈禧太后用鼻子哼道:“话都没听清,又是哭又是喊的,我怎么着你了?就是刚才,许多人放着公事不办,都跑到我这里下跪来了。和你刚才的样子一样,又是碰头又是哭的,让我回‘撤帘归政’的懿旨,还说皇上年轻,缺少历练。皇上都大婚了,怎么还年轻啊?我操劳了这么多年,还让不让我喘口气了?你说,你是怎么想的!”
醇王一听这话,脑袋嗡地一声炸响,一头便载倒
斥退奕譞后,慈禧太后当即命人拾东西,第二天就搬进颐和园去住。但她临行,却对光绪皇帝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操劳了这么多年,该歇歇了。以后有什么事,就请皇上到园子里去说吧。”
这无异于警告光绪,她人虽然住进了颐和园,但照样控制着朝政。
到张之洞奏请筹建卢汉铁路的折子后,光绪皇帝先把自己的老师翁同龢传进宫里商议。
翁同龢侃侃说道:“禀皇上,臣以为,张之洞所奏不可行。自古道,地气养国,风水养人。筑路就要破土挖地,有山的地方还要开山。一旦动了地气,坏了风水,于国于民都将有大不利。这可不是小事啊。”
光绪皇帝说:“据李鸿章所奏,修筑铁路已经风行泰西各国,所有
翁同龢忙道:“皇上容禀,李鸿章是个千古罪人。我大清的许多事情,都是被他弄坏的。张之洞为什么要奏修卢汉铁路?还不是因为李鸿章要修津通铁路吗?”
光绪皇帝见翁同龢越说越不着调,忙说道:“翁师傅你先下去吧。张之洞这件事啊,朕想一个人想想。”
翁同龢退出去后,光绪又把醇王、礼王、庆王传来,向他们三个讨主意。
三个人互相看看,马上一起道:“只要皇上拿定主意,奴才们照办就是。”
光绪大声说:“朕是
庆王忙道:“禀皇上,奴才大胆以为,像这样一件大事,恐怕得太后拿主意。”
醇王狠狠剜了庆王一眼,他此时最怕人提起太后这两个字。
醇王说:“太后已经归政,她为大清操劳了这么多年,该歇歇了。”
一听醇王的口里讲出这样的话,庆王马上闭上嘴。他知道自己刚才无意中的一句话,冲
光绪很无奈地说道:“晚儿召集
三人走出去后,光绪一个人气愤地骂道:“张口太后闭口太后,朕就不信,这大清离了太后就能黄铺子!”
但就
慈禧太后单刀直入,登时让光绪目瞪口呆。他翻身跪倒说:“太后容禀,据翁同龢讲,修建铁路,必要开山掘地,极易动地气、坏风水。”
慈禧太后冷笑一声说:“外国都
光绪皇帝蔫头耷脑地回到皇宫,自然是一个人
翁同龢一见慈禧太后又开始干预朝政,当时便气得浑身抖个不停,好像得了疟疾一样。回到府里,他不是摔碗筷就是骂下人,还嚷着要杀人。
老诰命以为丈夫
第四节大冶铁矿被别人瞄上了
兴建卢汉铁路的事刚被提上朝廷的议事日程,张之洞那里已对机器织布的事没了兴趣。经过几日的走马观花,张之洞
为了打探出大冶的实
张之洞想,奎斌耳朵聋,但未必眼睛瞎。他出任封疆多年,不会连电报都看不明白。
奎斌到电报,马上命人把大冶的知县传到省城,问:“本部院早就听说大冶有铁,到底是谁勘查出来的?”
知县老老实实地答:“禀抚台,是盛杏荪,他到过大冶与下官见过几面。他是奉总理衙门与北洋李中堂之命到大冶勘矿的。虽然采样化验,工棚也搭了起来,但不知何故,整日这山挖土,那山取石,忙得好不乐乎。下官接到山民举报,马上亲自带人去见他们,哪知又是盛杏荪派来,说是验明矿体后,就要设局开采。因为他们奉有北洋的札件,下官不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