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四章 出任京官(第2/9页)

行新政,《明定国是诏》你看了没有啊?”
李鸿章答:“禀太后,臣的两眼已经昏花得不成样子。臣现
李鸿章摸不透慈禧太后的心思,所以不敢贸然回答,反倒请求回籍。
慈禧太后沉思了一下,说:“皇上年轻,有些事啊,还需要你们这些老班底给把舵。李鸿章啊,你为大清辛苦了这么多年,我都记着呢,皇上也记着呢。”
李鸿章跪下说:“要说辛苦,太后最辛苦啊。臣要不是想看太后一眼,都不敢轻易进园子啊。臣有时几夜几夜睡不着觉,总想从前的事。想着想着就流泪,太后这些年是太辛苦了!太不容易了!”
李鸿章离去后,慈禧太后马上打
光绪表面上唯唯诺诺,真诚得可怜兮兮,心里却骂道:“我算什么一国之主,我连猫狗都不如!”骂归骂,回宫后还得照太后吩咐的去做。
翁同龢可不想买太后的账。他动了两天的脑筋,突然想出一个绝妙的好主意:让御史弹劾盛宣怀。只要盛宣怀一倒,不仅银行办不成,连卢汉铁路也得泡汤。主意打定,翁同龢连夜去看望了平日与自己走动颇勤的一位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先灌了那位御史两碗米汤,话题很自然便扯到卢汉铁路与通商银行上。
翁同龢气愤地说道:“盛杏荪仗着几个糊涂封疆给自己撑腰,一人独揽铁路与银行,用人行事全凭一时兴起,漫无章法,国库的那点家底都快被他折腾光了。还大肆举债,全不顾利息多高。这样的人不除,国家还想富强吗?”
那位监察御史说:“他可是李少荃的人哪,听说最近又和张香涛和王夒石打得火热,参他,怕不是件容易的事。下官记得上年中日开衅,他负责东征粮饷转运,贪污了许多钱米,朝廷特委李秉衡查办,最后还不是王夒石出面说了句话,不了了之了吗?”
翁同龢大声说道:“这次和上次能一样吗?上次是闻风而奏,这次是证据确凿!本部堂是乱说话的人吗?”
御史不敢惹他,忙点头说:“只要证据确凿,这个参折下官来写。若是皇上问起来,您老可得替下官说句话。”
翁同龢抚须笑道:“那是自然。老弟是为国除害,朝廷不仅不会怪罪你,还得表彰于你。你现
翁同龢回到府邸,直兴奋得半夜无眠。第二天早朝,那位御史还当真把参折递了上去。哪知道,光绪看完折子后,不仅没有给盛宣怀丝毫处分,还把参折留中不
偏偏翁同龢正和刚上任的军机章京康有为密谈国是,不方便见客。副都御史于是吃了闭门羹。不久,园子里的慈禧太后也知道了此事,当即勃然大怒,勒令光绪帝连夜下旨,将那位副都御史革职赶回原籍,永不叙用,同时催问户部为银行垫付的官款划拨了没有。
光绪吓得连夜让人传话给翁同龢,马上把垫付给通商银行的银子划走,不准耽延。
见到圣谕,翁同龢登时气得须
张荫桓一愣说:“户部的库银都被支走了。”
翁同龢心里明镜似的,口里却道:“有多少先划多少吧,省得盛杏荪一遍遍地催。”
张荫桓想了想答:“统共加起来,库里只有一百八十万两。”
翁同龢马上道:“先划一百万吧。盛杏荪不问便罢,若问,你就说正
反复跌宕了几个月,中国通商银行的阵脚总算稳住了。
第二节有人对他下了绊子
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八(1899年1月19日),卢汉铁路芦沟轿至保定段正式建成通车。当负责此段铁路建设的总办张振勋电告此事时,盛宣怀握电报的手颤抖了,两眼流出了滚烫的热泪。
卢汉铁路初见成效,但盛宣怀督办的华盛纺织总厂却因内部倾轧,亏损严重,面临着关门倒闭的危险。
盛宣怀无奈之下,只好命郑观应离开汉阳铁厂,重新总办上海华盛织布总厂,试图挽狂澜于即倒;札委族亲盛我彭接任铁厂总办一职。
盛宣怀此时开始经历李鸿章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不愁无事可做,但愁做事不得人。郑观应到华盛后,经过一番大力整顿,讵料局面仍不见好转,心下不由有些慌乱。因为此时的华盛周围,洋人开办的纺织厂多达十几家,把华盛包围其中,棉纱价格及成布价格几乎全由洋人定夺。华盛四面楚歌,岌岌可危。
一家洋行派人找到郑观应,想高价租赁华盛现有之机器、厂房。
郑观应知道华盛
盛宣怀不敢做主,忙向南洋刘坤一打禀报请示。
刘坤一现
王文韶回电称:“华盛创建于李傅相,本部堂不好参与此事。”
这封电报倒把盛宣怀给说进了云里雾里,因为这根本就不像王文韶说的话。
盛宣怀犹犹豫豫地给李鸿章
电文中的总署即总理衙门,大农则是大司农的简称,是户部尚书的别称,也是尊称。
户部尚书此时是翁同龢。
李鸿章看完电报,当即命人摆轿,直接到恭王府来见奕。
奕看了电报,马上命人把庆王奕劻请来,说:“杏荪正
李鸿章说:“杏荪上日来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