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四章 出任京官(第3/9页)

电,说郑正翔已经交卸铁厂印务。筹设新厂,正翔应该忙得过来。”
奕说:“少荃,你电告杏荪,就按他说的办吧。”
奕劻忙说:“我回去让总署备个案,上头问起来好有个依据。王爷,荣禄的事定下来没有啊?现
奕小声说:“园子里已经答应了,我正让军机处拟旨。”
李鸿章回府就打
夒指的自然是王文韶,仲是谁呢?仲就是荣禄,荣禄字仲华。
电报抵沪,盛宣怀如梦初醒。怪不得王文韶把华盛的事推给李鸿章,原来他已经知道自己要进京任职,荣禄即将出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王文韶不想给自己留任何麻烦。
得知好不容易才重新建起来的纺织厂要租给外国人经营,早就对盛宣怀心存嫉妒的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一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决定重拳出击,把处
他先是偷偷地给户部尚书翁同龢写了一封长信,称盛宣怀所经手的洋务,账目无一清白,用人无一不亲;一千万可建成的卢汉铁路,他累借洋债二千万尚未建成;获利正旺的华盛纺织厂,他为了个人私欲,竟然把厂子租给洋人经营;银行、铁厂、煤厂更是无一无漏厄。
经元善又给军机处章京康有为、刑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张元济各写了一信。信的内容与写给翁同龢的大同小异。这还不算,他又给南洋刘坤一、刚抵任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荣禄写信,言称沪上中外商贾有云,盛杏荪之私财,可与国库相抵。
经元善恳请南北二洋联衔上奏,彻查此事,还盛京堂一个清白。
办完这些事,他又把郑观应请到一家西洋大菜馆饮酒,有意装作很气愤的样子说:“杏荪京堂是多好的一个人,现
郑观应一听这话很是纳罕:“大人,您到底听到了什么?”
经元善双眉紧皱,说:“物议腾喧哪!说杏荪京堂独揽轮船、电报、铁政、铁路、银行、煤矿、纺织等诸大政,是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还说,杏荪如此务博不务,除了自家捞些银子,于我大清毫无益处。最可气的是最近,竟然有人说杏荪京堂是大清之硕鼠、害群之劣马!这不是红眼病吗?杏荪京堂捞的都是大清的银子,当然,他也捞了不少股东的银子,可这能怪他吗?”
郑观应听了半天,直到现
分手后,郑观应
郑观应没提经元善半个字。
翁同龢到经元善的长信后,果然连夜赶写参折一篇,以沪商群情激愤、海上物议腾喧、盛宣怀损公肥私为题,联名二十几位御史,力参盛宣怀。
第二天早朝,翁同稣怀揣着参折,雄纠纠气昂昂地随一班王大臣们神气十足地走进大殿,分站两边,等着皇帝驾临。
翁同龢此刻最是激动不过。盛宣怀要倒了,铁路和银行就要停办了,所有与洋人有关的玩意儿就要退出中国舞台了,老祖宗立下的规矩就要重新回来了!下一个打击的目标,就是死抱着大学士桂冠不放的李鸿章了。李鸿章一倒,不仅为国家除一大害,他翁同龢离大学士的桂冠也就更近一步了。他激动啊,高兴啊,心花怒放啊。但光绪皇帝并没有同往常一样露面,而是由当值太监宣了这样一道圣旨:“奉上谕,翁同龢听宣。”
翁同龢急忙跪到前面。皇帝实行新政以后,光绪皇帝经常单独给翁同龢下旨,一班王大臣们早已习以为常。
太监接着宣道:“翁同龢授以来,辅导无方,从未将经史大义剀切敷陈,但以怡情适性之书画古玩等物,不时陈说,往往巧借事端,剌探朕意。自甲午年中东之役,主战主和,甚至议及迁避,信口侈陈,任意怂踊,办理诸务,种种乖谬,以致不可拾。翁同龢接旨三日内,著开缺一切职务回原籍居住。若敢逗留,从重处罚,决不姑息也。钦此。”
刚晋协办大学士的翁同龢两眼失神地接过圣旨,好半天才爬起身来,以为自己
翁同龢摸着脑袋,以为自己还
二爷说:“老爷,小人的名儿不是被您老给改成苟升了吗?您怎么还叫俺狗剩子啊?”
翁同龢说:“行,你还叫苟升。苟升,我们这是
苟升答:“回老爷话,这是
翁同龢又问:“老爷的顶戴和官服呢?”
苟升和轿夫们都不敢正面回答:“小的们哪知道啊!”
翁同龢刚要上轿,忽然又扑过来二十几个人,细看原来是与他列衔参劾盛宣怀的监察御史们。这些人见翁同龢也不言语,摁倒就周身上下一顿乱摸,直到摸出参折,这才扬长而去。
翁同龢越
三天后,京县派人来赶翁同龢出城,翁同龢这才梦醒。
光绪皇帝为什么突然翻脸不认识自己的师傅了呢?他莫非变法心切,自己急出了毛病?
原来,圣旨根本就不是光绪皇帝下的,而是慈禧太后替他下的。
义和团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由颐和园重新搬回宫里。囚光绪于瀛台,废新政,康、梁飞逃,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斩杀于菜市口。
盛宣怀因变法失败而逃过一劫。
经元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