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曾麟书——考了十七次才中秀才


曾玉屏有三个儿子,长子曾麟书字竹亭,二子生下不久便得病而亡,三子名叫曾骥云。
曾家“累世业农”,纵有书之人,也向与功名无缘。曾玉屏不算富裕,却循依“以耕养”传统,供给并鞭策长子曾麟书书,将书出仕、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
先生进门的时候曾骥云还小,所以,书的就只有曾麟书一个人。管这样,先生教得却一点也不轻松。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曾麟书长得虽然眉清目秀,好像很聪明的样子,本人也是积极向学,但无奈天性“钝拙”,那八股文无论怎么写,都写不到花团锦簇的境地。不仅教他的先生生气,他父亲曾玉屏生气,他自己也生气,据说气得整日拿脑袋撞墙,可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开窍。
转眼间,曾麟书的岁数大了,虽然娶妻生子,仍然是名童生(清朝时期,科举制度第一级考试叫考学,考上的叫秀才,没考取的,哪怕到八十岁,仍只能叫童生;二级考试叫乡试,考上的叫举人)。及至曾国藩兄弟几个出世乃至入学,曾麟书还不见有一丝的出息。

曾玉屏见曾麟书如此不开窍,知道指望儿子振兴家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就把主要力花
此时的曾麟书虽然还没进学,但毕竟进过几次考场,已经能够教人书写字了,于是也
曾麟书虽然开馆授徒,但因是童生,自觉脸上无光,白天教徒,晚上则更加勤奋地书写字。一次次地进考场,进了十六次之多,仍不气馁。到第十七次进场的时候,连学政大人都被感动了,于是给点了湘乡县县首,总算进了县学,成了秀才。管这时曾麟书已是四十三岁的“高龄”,总算给曾家老小和自己妻儿争了一口气。
即使曾麟书进了学,曾玉屏仍然不许他“染指”曾国藩的学业,怕愚笨的儿子把孙子也拐带得没出息。
陈雁门的确是名私塾高手,名师果然出高徒。曾国藩与父亲曾麟书同年入学,

管曾国藩
因为知道自己书不易,曾国藩特别珍惜自己书的成果。具体的表现就是,他非常注重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圣人”。曾国藩知道,身教胜于言教,只有自己成了成功人士,才有资格去说服别人。只有曾家人都对书产生了兴趣,书的种子才能真正
有很多研究者认为,曾国藩说这话是为了宽慰他的父亲曾麟书,意思是:别看您老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上举人,但您老的这种神是值得提倡的。您老偌大年纪还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曾国藩
从这封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认为书是为了明事理,这比做大官更重要。所以他认为,一个家族可以没有人出来当官,但不能没有秀才。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能没有书人。
[1]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